周日趣BLOG BLOG:<br>Made in HK新股 100%輸硬 - 股榮

周日趣BLOG BLOG:
Made in HK新股 100%輸硬 - 股榮

翠華(1314)招股,坊間評論多不勝數,股榮最鍾意林少陽「人類極限論」,詳情可翻閱昔日《蘋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370
翠華賣的,除了是中國夢外,最值錢是香港製造的品牌。但回顧這三年Made in HK 的新股,情況相當慘淡(見表),大部份皆選擇在最好時機、盈利增長見頂時,同大家「分享」成果。結果編織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招股時引來全城搶購,長揸至今,巨無霸如周大福(1929)輸三分一已經叫好彩,買中現代教育(1082)潛水八成,惟有自我安慰「交吓學費」。

翠華內地突圍難度大

統計七隻2010年至今的「香港製造」新股,現價全部低於招股價,平均累積跌幅55%。七隻新股,走勢大致都是一上市就陰乾式下跌,如果抽唔到、首日上市飛入去,輸得仲甘。米蘭站(1150)去年5月招股錄得超過2000倍認購,中籤率1%,首日爆升66%,有盲毛以2.9元高追,現時跌到只有5毫子,輸八成有多。唔買米蘭站,應該可以喺佢舖頭買個靚袋。
香港製造新股,蜜月期特別短,誠如賣按摩椅的OTO豪特(6880),一開波就冇誠意,首份業績走晒樣,純利跌32%,再發埋盈警。其他港產新股,蜜月期大致半年,首份中期或全年業績,還保持增長,但半年過後,就衰嘢全部見光,米蘭站今年中期少賺99%,全年料蝕錢,經典中的經典。

股榮

港產新股,招股時其中一個吹噓賣點是中國故事,集資額一半以上,必定是用來拓展中國市場,結果中國攻不進,香港基地卻慘淡經營,淪為雙輸局面。同樣對中國滿懷信心的翠華,撇除未來本港加租壓力不談,要在中國成功突圍談何容易。
喺香港,翠華可以視翠河、翠苑等同業為無物,但在中國擅於copy and paste的國度,要在未來三年突圍而出,不是說沒可能,只是機會渺茫。近三年港產新股100%中伏紀錄,翠華都係好食唔好抽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