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嚐一嚐「自給自足」的滋味,最好乘小帆船飄洋過海。
一年一度的南中國海帆船賽在復活節舉行,從香港到菲律賓,只靠風力行駛。紀錄是四十七小時四十三分。我們的「調和號」是志在參與,就算有「天時、水利、人和」之助,也要四天左右才能到達。
遊艇會要求參賽的帆船要通過嚴格的安全測試,要帶備不同風速時用的不同大小的帆,還要配有林林總總的導航和通訊設備。每名船員都要參加海上求生術的訓練。救生筏上備有的食水、乾糧、訊號彈等都要依足規定。
船老大是英國人,住在馬尼拉。為了這次行程,特地飛到香港幾次為我們這班拉雜成軍的海員進行培訓。起帆、收帆,轉向、換帆都要船長和船員們緊密的配合,風和日麗時看似輕而易舉,風高浪急時,稍稍不協調就會出大亂子。
開賽那天,船老大咆哮着口令,「調和號」在維港搶先向鯉魚門進發。過了伶仃洋時剛入黑,風越來越來大,海浪好像一座座小山丘,嘩啦嘩啦的冲向穿上了救生衣、用安全索扣在甲板上的我們。「調和號」的帆吃了風,船傾斜成四十五度,被大浪拋得像遊樂場的過山車。大家都沒心情吃東西,只靠喝點熱飲取暖。
太陽出來時,海浪稍減,風向和風速都正好。船老大決定「有風駛盡」,換上最大的帆,乘風破浪而去。他緊握着舵盤,凝視遠方一望無際的海洋,口中不停喃喃自語:「This is sailing」(這就是航海)。
正當我們盤算着,以為可以很快到達的時候,風卻慢慢減弱,最後完全靜止。「調和號」一動不動,我們才有餘暇脫下濕透了的防風衣物,到船艙內打開用乾冰冰鎮着的食物,烹一頓美味的熱晚餐。
四天後進入港口,船老大舒一口大氣,說:「安全抵埗了!」然後就是瘋狂的慶祝晚會。
屈指一算,上次參賽巳是三年前。船老大前年染上血癌,多番化療,還有骨髓移植,病情比孤舟越洋更凶險。船老大以驚人的堅毅和癌魔爭持了兩年多,最近才看到曙光。
明年船老大該能帶領「調和號」再戰南中國海吧?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