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頸痛成因眾多,有可能是由頸椎間盤病變引發。黃淦剛醫生表示,椎間盤會因頸椎壓力集中或過度勞損,引致磨蝕、變窄或變形,令頸椎間少了椎間盤的避震及保護,惟成因也可能是先天性的。受影響範圍多數是頸椎第四至六節,即下頸椎部位,患者又以中年文職人士為主。
患者多長時間用電腦
頸椎間盤病變若患處涉及神經根,可引起放射痛,令手臂以至手指均感疼痛及麻痹;八成病人以物理治療舒緩症狀。若中樞神經受壓,更可致發燒、體重下降,手腳協調功能受影響等,令日常的動作變得「論盡」,如難揸筷子及扣鈕,走路又易跌倒,甚至控制大小便的肌肉受阻,引致失禁。
不少患者在出現頸痛症狀初期,只會向跌打醫師求醫,或服食止痛藥減痛。公立醫院每年估計有3,000人因頸椎間盤病變接受治療,單在廣華醫院,每年也有200人因而入院,其中20人要接受手術。
黃續指,患者主要是40至50歲人士,但最年輕求診者僅20多歲,患者多從事文書工作,通常因每日長時間用電腦,至頸痛要接受物理治療。病情嚴重者,如中樞神經受壓,則需進行減壓手術,取走問題椎間盤,再植入合成物代替。曾有年輕至30歲的頸椎間盤病變患者要進行減壓手術。《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