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回憶 唯一楊桃汁
吃,要及時!深屈村有三家士多,第一家才有賣鮮榨楊桃汁,是全港行山路線獨家飲料。
話說老闆蓮姐在三家老闆中最年輕,永遠是第一個走出來招徠客人,相隔一年再來,新的手寫餐牌上,香蕉、蕉乾、黃皮乾、生菜前,都加上「有機」二字,食正環保潮。有機並非虛言,後園種果,肥料就地取材,蓮姐說「用果皮種㗎,梗係有機,特別甜㗎!」時,說得理直氣壯。
今年有機本土楊桃第一造剛出來了,一嚐,甜中帶酸,色澤較淡,但自然之味還是會挑起小時候的味覺回憶;我知道,等到一月,當果子長得越大越甜,舌尖又會邂逅新奇士色、甜得像酒的鮮楊桃汁。除了鮮果、果皮,荔枝柴也是寶,荔枝柴是上好的燃料,柴火煲凉茶還是零舍不同,煲出雞骨草、紫貝天葵、海帶綠豆沙、洛神花茶……蓮姐還忙裏偷閒以荔枝剩木改成餐牌座並在其上繪畫花鳥植物,女人的浪漫。
無名士多
地址:深屈村8號
查詢:2988 1376
孝義修成正醬
行山,山裏的風景和味道,串成了各種記憶,人在野,一到士多幾乎不看餐牌,脫口而出就是「餐蛋麪吖唔該」(此句還適用於山水豆腐花、凍可樂)。當然,凉茶、甜品類還可選擇紫貝天葵、雞骨草、白花蛇舌草、酸梅湯、海帶綠豆沙、陳皮紅豆沙等等滋味。所以當看到一樂士多提供「餐蛋麪以外」的選擇,便知是有心人。
一樂,意指客人吃得快樂,自己也樂起來,頗有古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之雅意。可是人家是遁隱山林,一樂老闆卻是藉探雙親閒暇來開店,屬玩票性質,所以遇上此店開門迎客,跟中六合彩中獎機率相若。動機隨意,食物可不馬虎,這位為食老闆愛鑽研烹調方法,對食材十分執着,何曾想過在深山中可大啖各式德國肉腸及啤酒、手羽餃子、雞扒包,還有各款不加蔗糖的凉茶,足矣!
一樂士多
地址:深屈村34號
查詢:9344 3433
深屈出山趁墟二三事
昔日深屈村村民忙生計,鮮少出門。翻看大澳文化工作室黃惠琼所著的《大澳水鄉的變遷——風土人情二三事》,戰前大澳十分興旺,小販每日開市二次,深屈村及大澳附近的東涌、沙螺灣、二澳村、分流村、石壁村、桂山、伶仃島的村民也會來大澳購買日用品、布疋衣服、拜神用品、火水和各種耕作用品,他們則賣柴頭、柴枝、雞、鴨、蔬菜等給大澳人。
購物,從來不是易事。
八十後談大嶼山果道
以前美國是王道,現在遠至智利的水果也可以吃得到,不過從老一輩口中聽到,從爛頭營可以遠眺東涌谷地一片稻海豪情,那些年,水牛、黃牛還有主子;水口有座菠蘿山;貝澳、梅窩、深屈、深石、沙螺灣等,幾乎全個大嶼山都在種荔枝,夏季抬頭都是一片紅,光聽都在口水直涎,且聽兩位「八十後」暢談大嶼山宏圖果業,吃一口水果,原來可以咁難。
黃志(88歲)西環果欄檔主
8歲跟隨爸爸到果欄工作,積攢金錢開立黃志記,專賣環球水果。
坤叔(82歲)深屈村6號士多老闆
自幼務農,六十年代遷至深屈村,種田網魚,現經營士多,每天仍到灘頭掘蠔。
大嶼山有甚麼本地種水果?
坤叔:荔枝、龍眼、蕉量最多,春天食楊梅,秋天有楊桃。水口菠蘿好甜,但皮好厚,只可以食到少少肉,黃皮、竹蔗都好出名。
香港人愛香港生果嗎?
黃志:直至七十年代,香港人都喜歡本地水果,因為平啲,新鮮啲。大埔康樂園曾是香港最大的果園,大嶼山最多係荔枝,3至7月收成期時,每日坐油麻地小輪入梅窩,我只去貝澳熟人那處收荔枝,每日十擔八擔,仲有雞心黃皮都有十籮八籮,一日可以攞到300斤,每朝六、七點出門,下午三、四點至可以返出嚟!
以前坐船由梅窩至舊中環碼頭,再轉車去西環果欄,之前喺機利文街,後來填海搬咗兩次。
本地水果運輸路徑?
黃志:四十年代香港果欄批貨畀九龍,六七暴動前後開始由九龍批給香港。以前陸路交通無咁方便,東涌街渡只去青山灣,喺梅窩可以搭油麻地小輪出香港。(編按:香港油麻地小輪船於1938年11月6日起提供由上環威利麻街開出途經青山及東涌至大澳的渡輪服務,1983年以虧蝕為由停航。)
坤叔:種出嚟的生果無寄去西環,以前大澳有街渡,託艇交去屯門三聖墟,七點鐘開船,八點就到屯門。點收錢?掛個牌喺貨物度,佢哋就知㗎嘞!如果我唔得閒,託艇收錢。唔係日日有錢返,賣咗幾日收一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