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菌肆虐 用重炮抗生素增四倍

惡菌肆虐 用重炮抗生素增四倍

【本報訊】耐藥惡菌橫行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個案最近有上升趨勢,其中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今年已有12宗個案。傳染病專家指本港使用「重炮」抗生素比率較4年前勁升3至4倍,現時每日平均有一名病人因感染惡菌,要以多粘菌素等治療,呼籲醫管局增設快速化驗儀器,以對症下藥。
明日是「抗生素關注日」,衞生防護中心2010及2011年分別訪問逾1500名市民,發現知悉抗生素不能治療傷風的人數,由58%升至65%,但知悉抗生素不能治療過濾性病毒感染的人數,仍維持不足30%的低水平。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黃天祐表示,為提醒公眾及醫護界慎用抗生素,供醫生參考的《效果》抗生素指引第四版昨推出,而相關宣傳動畫亦已上載中心網頁。

醫管局設備落後

細菌耐藥性衞生防護項目主席何栢良表示,近10年無抗生素新藥推出,但惡菌肆虐下,抗生素耐藥程度已達警戒水平。他指出,若有病人感染細菌,使用所有抗生素無效,醫生會處方較多副作用的重炮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和「磷黴素」。而香港重炮抗生素的用量,較3至4年前勁升3至4倍,現時平均每日會有一名病人感染惡菌,「例如ICU有病人感染鮑氏不動桿菌,就要用多粘菌素治療。」
何栢良批評醫管局細菌化驗設備落後,例如DR事件中病人感染的膿腫分枝桿菌,以公立醫院傳統實驗室設備化驗,要兩周才能確定有關菌種,但衞生署實驗室使用的「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測試儀器」,只需1小時便有結果。「食肉菌都要兩日先搵到係邊隻,前線(醫生)唔會等,照俾抗生素,最後病人好番先出結果,或者有啲細菌入血等唔切幾個鐘就死。」
他促醫管局盡快增設快速化驗儀器,當局亦應定期公佈更多感染惡菌的相關數字,令醫護人員及市民加以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