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br>鬧爆 vs High爆 - 余大千

What We are reading:
鬧爆 vs High爆 - 余大千

近日有傳媒批判網上的鬧爆文化,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認為這種態度一味散播負能量,缺乏建設性。不過我認為,那些一味溫情鼓勵、正能量滿瀉的人生態度,同樣令人受不了,這也是我閱畢《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後的感覺。芭芭拉.艾倫瑞克是《時代》雜誌的專欄作家,她在十多年前被確診患乳癌,經歷痛苦萬分的化療過程,有次忍不住在網上的支援群組抱怨幾句,誰知立即被圍攻,認為她太負能量,消極思想無助康復,還建議她接受輔導。這經驗令她驚覺,美國出現正向思考(positive thinking)的氾濫,患癌被視為一場要取得勝利的戰爭,個個要打贏場仗,令自己變得更強。正如最近被揭發長期服用禁藥的單車手岩士唐所說:「癌症是我這輩子經歷過最美好的事。」

正向思考竟變萬靈丹

把患癌視為祝福,是幫你找到生命意義的鑰匙,芭芭拉發現自己真係接受唔到,於是以此為出發點,追蹤正向思考是如何橫掃全國的。她走訪各大激勵課程機構、鼓吹成功的萬人教會、硬銷心想事成的暢銷作家,發現這是一門大事業。對感覺良好的追求,確實有很大需求,尤其當生活越艱苦的時候。各種七拼八湊的學說,把正向思考變成萬靈丹,作者踢爆開朗積極態度對癌病有幫助甚至有預防作用的說法,其實並無醫學根據。早幾年的暢銷書《秘密》,鼓吹只要意志堅定,便會心想事成,竟然也出現大量信徒。作者認為,在背後煽風點火這場正向思想運動的,是保守派及大企業,藉此剝削工人的伎倆。灌輸人人可做贏家的想法,那你做不到,只是你意志不夠,仍需努力,與社會及制度無尤。所以早些年的《誰搬動了我的乳酪?》大賣,更被企業用來開解被裁員工,說服他們被炒是邁向更美好的明天。這種「一切皆可能」、「Can do」、「人人都可做贏家」的high爆精神面貌,對個人及國家都有害,首先,在有限資源下,人人做贏家,本身在邏輯上已站不住腳,而且在winner takes all的世界裏,注定了多數人會不斷失敗,但又不能承認失敗,於是只有把其他掃興者排擠在外,不容負能量入侵。作者認為,正向思維佔據主流的美國,屢屢高估自己的國力及能耐,這或許是美國無法阻止911及金融風暴出現的理由,也令它要為出兵阿富汗及伊拉克付上沉重代價。在她描繪下的美國人,竟然也有點藝術家岳敏君招牌畫作哈哈笑頭像的味道。其實,無論鬧爆還是high爆,問題都在於爆這個字,對白都有得講:「凡事太盡,緣份誓必早盡。」余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