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內地將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5%,是過去八年來當局首次放棄「保八」綱領,政策調整已為未來經濟佈局,不再單追求硬指標增長的藍圖鋪路。分析指,十八大會議訊息,進一步以反貪均富及結構轉型定調,反映不惜一切刺激經濟飆升,不再是今後達標的天秤,促進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disposable income growth),才是關鍵。
看重人均收入增長
市場原先熱炒,十八大將有優惠措施出台,但最終期望落空。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6、7月當人行兩度減息,市場推測在領導班子更替的重要時刻,經濟維穩前提下,當局將陸續有刺激經濟措施公佈,結果10月份,出口及其他數據反彈,主要是依靠外圍形勢紓緩所帶動,保八非不能碰觸的指標。他認為,是次會議釋出的重要訊號,就是未來數年,當局將不會再以經濟增長「硬指標」,作為首要考慮,亦不會以寬鬆手段刺激國民生產總值獲得高增長,反而保持人均收入雙位數增長更加重要,金融體系改革,亦是必須推進的議程。野村報告指,不預期十八大後,內地財政及貨幣政策會有重大轉變。報告引述政圈中亦議論,明年經濟增長指標會否從7.5%降至7%,若然,意味政府可容忍較低增長水平,以確保經濟發展取得更均衡局面;若目標維持7.5%,則顯示當局續倚賴寬鬆政策,推動經濟增長,惟通脹上升的風險亦會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