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李㷧入股思捷(330),突然成為第二大股東,可能是今年資本市場最戲劇性的情節。嚴格來說,邢李㷧不是comeback kid,扮演重出江湖拯救公司的前教主,因為邢未有進入董事會,頂多只是被動的投資者,但足以令市場亢奮。市值本來僅得200億元的思捷,股價即日彈超過兩成。邢李㷧三個字,盛惠45億元。
翻身要靠喬布斯式改革
市場的反應偏向相信邢李㷧會有進一步行動,成為大家心目中的comeback kid。問題是,邢李㷧真的願意,又或者真的有能力做comeback kid嗎?在邢李㷧領導下,思捷在千禧年代初急速冒起,至2008年到達高峯,靠的是在中國找生產商低價代工,另一邊在歐洲各地利用大量加盟店銷貨。思捷批發收入長期佔比超過一半,似批發商多過零售商。過去有分析指思捷用最少資本性投資,就可以壯大業務,本小利大,一度受到推崇。之不過,打垮思捷的Zara、H&M等fast fashion卻反其道而行。Zara是「快」的極致,一條龍由自己負責設計、生產及銷售等環節。《紐約時報》最近訪問了Zara母公司的管理層,訪問中提到,Zara新潮產品安排在就近銷售地點的廠房生產,只需兩至三周就起貨。貨品由自營店銷售,第一時間知道反應。Zara要付上較高的生產成本,以金錢買時間。細心留意就會發現,Zara很少華麗的廣告,沒有著名設計師。人人投訴Zara抄名牌款式,Zara自辯視乎客戶反應決定生產。Zara靠的是process innovation,而非product innovation。所謂思捷品牌老化,只是表徵。思捷輸在每個流程都慢半拍,結果被對手遠遠拋離。反應慢的問題牽涉整個企業結構,並非可以單從marketing搭救。積弱的思捷並不是當年的聯想(992)、新世界(017),因為雄心壯志過度發展,需要柳傳志、鄭裕彤這類comeback uncle,把業務帶回正軌。思捷需要如喬布斯這種改革派,領導一場雷厲風行的變革。但邢李㷧不是喬布斯,精明如邢李㷧不會不清楚這一點,時裝行業今非昔比,重掌帥印的難度極大,他亦毋須要冒這個風險。
當年高位沽貨 毫不留情
有人說,邢李㷧對思捷仍存感情,我不太相信這套說法,邢李㷧不像雅虎創辦人楊致遠。重掌雅虎的楊致遠往往感情用事,明明有絕佳機會,讓微軟收購雅虎,製造黃金脫身機會,偏偏他一次又一次失去先機。邢李㷧沒有跟公司談情,當2000年代市場人人唱好思捷是高增長品牌股,他比任何一個思捷股東更理性,在市場大手批股,套現200億元cash。事後人人記得邢李㷧,不是他的經營手法,而是他眼光之準確。從牌面看,邢李㷧今次入股接貨,時機當然準確。人人睇淡思捷拒絕供股,邢李㷧就把握11月7日、即供股權的首個交易日的時機,在場內大幅度增持供股權。假設邢李㷧買入的供股權,最終變成正股,他手上持股的市值已由前天近21億元,升至昨天的26億元,賬面已大勝。令我更肯定邢李㷧並非comeback kid,是最近圍繞思捷出現的一大堆人名。邢李㷧正式現身前,不少角色巧合出現在思捷的幕前,狀甚高調。他們包括接任思捷非執行主席的柯清輝,與華資富豪過從甚密的金利豐證券及中南證券,還有高調宣佈入股的官永義旗下永義實業(1218)。《經濟日報》昨日報道形容,當這班「泡沫股班底」出場過後,真正的富豪就會現身。我無法斷定,事件是否會按劇本發展。但我知道這班名字背後,預示着高風險。邢李㷧效應,好有泡沫的味道。丘亦生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