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隊長」解金融危機

「救火隊長」解金融危機

被外界稱為「救火隊長」的王岐山,每次遇到問題都會被推到前線善後。不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處理廣信、粵海資不抵債,2002年處理海南房地產泡沫,還是2004年處理沙士後的爛攤子,他仍能順利完成,廣東「救火」一役,更令他廣受各界好評。

處理廣信 粵海資不抵債

現年64歲的王岐山,財經系統出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調任廣東,擔任副省長,接過燙手山芋:解決廣東國際信托、粵海企業等嚴重資不抵債事件。1980年代內地經濟開放,地方政府財政緊絀,為方便融資、借貸,不少政府都開設窗口公司,向海外集資,廣信、粵海則是由廣東省政府出資開設的窗口企業。然而1990年代中期,窗口公司業務過份擴張,不但業績下滑,管理弊端陸續浮現。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廣信欠債323億元人民幣,粵海欠債358億港元,由於資不抵債情況極其嚴重、涉及不少海外債權人,引起香港、國際媒體高度關注。王岐山此刻獲朱鎔基臨危授命,空降廣東。與以往不同,王沒有讓政府統一安排還債,反而強調「誰家孩子誰家抱」的原則,決定行政關閉廣信,粵海則將它從政府體制下剝離、重組,再由省政府注入優質資產,脫胎換骨成為新的企業。王岐山的做法讓不少海外債權人感到困惑、內地金融界反對聲不絕。但他在評論這次事件時稱,讓廣信破產是個痛苦、不得已的選擇,這是兩者取其輕的結果,他更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先引爆炸彈,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市場化道路上往前走了一步,讓金融業真正走向市場。至於粵海,王岐山認為若債權銀行要它破產,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但若透過體制、管理的全面重組,注入優質資產,王岐山相信這間公司可以慢慢存活。在他的主導之下,2001年粵海重組案獲《國際金融評論》選為當年亞洲最佳債務重組項目。財新網/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