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逢年尾,均是上班一族加班趕工的日子,也是頸椎錯位病發的高峯期。有註冊脊醫表示,通常年底的頸椎錯位求診個案也比其他日子高約30%,估計與這段時間工時長及壓力大有關,加上冬天的低溫會令肌肉收縮及變繃緊,隨時引發頸梗膊痛,故提醒打工仔要注意保持正確坐姿,在辦公室多做伸展運動。記者:梁麗兒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坐姿出錯、低頭用電腦等均為引致頸椎錯位的主因。註冊脊醫張國民指,頸椎錯位佔整體求診個案約50%,餘下為腰痛病人。多數頸椎錯位的病人,在加班時,即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後病發。由於不少行業急於在聖誕節、新年等長假期前要趕工,故每逢年底也會較多頸椎錯位求診個案。他表示,踏入冬季,低溫會令肌肉收縮及繃緊,肩頸關節更不順暢,可加劇頸椎錯位引致的頭痛。常見錯位為第一節及第二節頸椎,可影響頸部向左或右轉動的幅度;第三至第七節頸椎移位則阻礙頸部向前或向後。患者多為24至45歲的上班族,以女性較多,或與她們少運動,鮮有伸展關節及筋腱有關。他警告,頸椎錯位不但會令人頸痛,若壓着中央神經,患者會感到頭痛、頭暈、耳鳴及失眠,嚴重會手部及手指麻痹。他提醒市民若頭痛、頸痛持續一星期,並間中復發,有可能是頸椎錯位,應盡快求醫。
由朝痛到晚 服止痛藥無效
年約30歲的邵小姐,在物流公司做文職,經常長時間工作。近兩至三個月開始有頸痛、頭痛問題,頸部未能正常轉動,甚至「由朝痛到晚」。初時誤以為一般勞損,服食止痛藥無效後才求診。X光檢查證實她的頸椎第一及二節錯位,更發現長期坐姿不正確是元凶。她指辦公室的電腦並非置於正中,使用時身體未能對正電腦,經常側向右邊工作。她受兩星期的手法治療並糾正錯位的椎骨後,疼痛已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