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甲型鏈球菌三日內奪去7歲男童性命,該男童上周五出現發燒和發冷病徵,周六確診感染甲型鏈球菌,周日住院終告不治。衞生署發言人指男童並非感染猩紅熱,但由甲型鏈球菌引起的猩紅熱近期急升逾兩倍,水痘也升逾六成。有專家批評衞生署後知後覺,延至昨日才提醒市民,阻慢公眾採取防護措施。
猩紅熱一周升兩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提醒市民,水痘及猩紅熱感染個案有上升趨勢,其中水痘每周呈報數字由10月6日的一周有147宗,增至最近一周的239宗,上升63%。同期猩紅熱每周呈報數字由10宗增加至33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冬天是猩紅熱及水痘的感染高峯期,其中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存在口腔和咽喉的黏膜內,「冬天較乾燥,一旦患流感、咳嗽,都好易經飛沫將甲型鏈球菌傳播出去」。他強調猩紅熱可致命,衞生署見染病個案有上升趨勢,應立即提醒家長。他指若子女有持續發燒、出紅疹等猩紅熱感染症狀,要立刻求醫。水痘的小水泡如穿破,會增加感染甲型鏈球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