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吃着早餐學物理 - 陳曉蕾

蘋果聲色:吃着早餐學物理 - 陳曉蕾

甚麼人看到粟米片會想到粒子、藍莓鬆餅聯想到電力?
是物理學家。
那生活也太沒趣了吧!物理學家Azaroff早習慣人們一聽到他的職業,便急急轉話題,可是他在郵輪旅行遇到心理學家Beth,Beth說自己從沒有把物理學好,因此非常敬佩物理好的人。她對他說:「如果你能寫一些外行人也看得懂的書,就好了。」兩人結婚,然後每天的早餐,就是一堂物理課。
我捧着Azaroff寫成的《物理早自習》,由歷史上第一位物理學家伽利略,一直讀到宇宙的起源,讀得很愉快!與很多香港文科學生一樣,我的物理課只是中三那短短一年,對着那粒子列表,無端端要背起來,恨死了!物理學家都不懂說話的嗎?非得變成符號和公式?
可是,當一步步由質量、能量學起,愛因斯坦寫下最有名的公式E=mc2,是發現到質量和能量原來是同一回事的不同表象,兩者之間是與光的平方有關。當人類果真成功地把質量變成能量,嘭,就有了核子彈!
用文字說出來,又有文法,又有不同語言的隔膜,可是變成符號,何等的純粹!開始有點兒明白物理學家對着一條公式,為何會覺得美麗。那背後是天馬行空,非常浪漫的假設,經過世界各地無數人反覆核實,是想像力和忍耐力的心血結晶。
物理學家可以很慘,就算做了幾千次實驗,指正了前人的錯誤,也會因為出身卑微,不被承認,但只要那是對的,總有一天留名。就像Joule,因為爸爸是釀啤酒的,純然靠自學找出傳導電流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定律,等了超過10年才獲得皇家學會接受,後來更得到學會最高榮譽。Joule的中文譯名,就是「焦耳」。這樣看來,物理學家又比藝術家或文學家幸福。
物理背後充滿小故事,攝氏0℃是冰點,攝氏100℃是沸點,為甚麼華氏的冰點和沸點,分別是32℉和180℉?原來德國儀器製造商華氏把自己故鄉最冷的一天定為0℉,太太發燒那天的溫度定為100℉!
小時候讀過的《十萬個為甚麼》,也不乏這些冷知識,可是這本書的好處是「剝洋葱」:由能量談到熱量,帶過攝氏華氏的小故事,又談到蒸氣機、熱力學的三條定律。由一個概念,帶出一套思考方法,再推到一些結論、一些影響人類生活的發明。彷彿由一塊葉子,談到一個森林,回過頭,就明白那塊葉子的作用和意義。如果當年,可以這樣學物理就好了。
作者Azaroff的語氣是溫柔的,因為對着的是太太Beth啊,難道可以罵太太笨嗎?無論太太提出甚麼問題,他都得耐着性子說清楚。太太的比喻說對了,馬上大聲讚好,當他為太太把三條熱力學定律簡化為:你不可能贏!你也不可能平手!你還不能不玩!太太嘀咕說:「難怪人們覺得物理學家自以為是。」Azaroff也只能委宛地寫一句:「其實,我是希望聽到她說,物理學家是頂有自信的。」
十八頓早餐,就跨進了物理課的第一道門檻,文科人眼前的世界,突然變得好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