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港督彭定康97年下旗歸國後曾擔任多個重要公職,包括歐盟外交事務專員,但多年來總算順風順水,沒有甚麼大爭議。想不到在可能是最後一份重要公職BBC Trust主席卻失手,要面對92年下議院選舉落敗以後最嚴重的政治挫折,隨時因為BBC連串醜聞加上批出巨額「分手費」予辭職的總監而下台。肥彭卸下港督位置後公職不斷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政治觸覺、見識、歷練在英國政壇都是第一流的,又因為長期離開英國政壇,跟工黨沒有多少樑子,在保守黨仍有不少人脈。當兩黨要找出可接受的人物出任重要公職時,肥彭這個有點跨黨派味道的重量級人物總很容易被選中。只是,今次BBC的醜聞及危機非常嚴重,可說直刺這家權威公共廣播機構心臟,肥彭即使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擺平。BBC不但是英國文化 icon,更是新聞界的殿堂,多年來為全球聽眾提供快捷、客觀翔實、分析獨到可信的新聞及時事節目。冷戰年代前蘇聯東歐人民要知道國內外的真實情況,就是靠收聽BBC新聞廣播。這一回BBC的王牌新聞時事節目Newsnight 接連爆出醜聞,先是有高層編採人員包庇涉嫌狎玩兒童的著名節目主持人薩維爾(Jimmy Savile),把有關他惡行的報道抽起,引起公眾譁然。就在BBC成立調查委員會跟進事件之際,Newsnight又出現更難以置信的失誤。在沒有確實證據,只有證人一面之詞,連涉嫌孌童政要的照片也沒有核實的情況下,節目指控一位前保守黨要員過去多年來侵犯多個兒童及少年。節目出街後才發現犯事的另有其人,所謂的證人更公開說自己弄錯了。到了這地步,公眾不得不質疑: 為何Newsnight連基本核實資料的工作也做不好?為何被指控者的照片也沒有弄清楚?為何沒有向涉嫌犯事的政要求證?為何沒有查閱其他證人或證據……這一連串問號不但令Newsnight幾十年道行一朝喪,還令人對BBC的質素控制、管治、內部管理充滿疑問。更糟的是,作為總監及總編輯的George Entwistle在危機中表現得像個沒心肝的官僚。這個爭議性節目出街前既沒有先看一下,出街後引起巨大爭議(多份報章以頭版報道)仍懵然不知,要待手下一天後告知才知道闖出大禍,像這樣一位總編輯當然不可能留下去,決定聘用他的肥彭也不能不分擔責任。壯士斷臂是現代政府常用招數,肥彭雖是保守黨元老,但爭議已燒到政府身邊,首相卡梅倫棄肥彭保BBC 及政府是大有可能的事。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