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人物:80後男旦開在荊棘裏的花

爽人物:80後男旦開在荊棘裏的花

粵劇好老套?80後王侯偉一定不同意。他是現今香港罕有的男花旦,作為演藝學院高材生,有型爆導演不做,自組粵劇團艱苦經營。別人覺得他怪,連母親都出言奚落,形容他「男樣女聲唱戲好核突」,但特立獨行的他,寧走窄路。他的故事最近被搬上大銀幕,拍成紀錄片《乾旦路》,在台灣爆冷熱播,且聽這個年輕伶人怎麼說。記者:呂麗嬋

「中學時,我已好鍾意唱粵曲,其他同學兼職賺錢買遊戲機,我就朝早幫人補習,下午貢獻補習錢返深圳搵人操曲!細個阿媽聽《帝女花》,我個妹覺得又老套又煩,我就跟住唱,逐粒歌詞研究,仲求阿媽帶我去現場睇,一出口就係:你唔帶我去,我自己去!原來係《帝女花》其中一句歌詞,你話幾入心入肺?

王侯偉自中學開始醉心戲曲,是本港罕見的男旦,他的故事近期被搬上大銀幕。王子俊攝

修讀電影心繫粵劇

後生仔鍾意粵劇比較少有,可能緣於我鍾意讀中國文學吧!中四嗰年,膽粗粗一個人參加粵曲班,啲同學個個大我十幾廿年,萬紅群中一點綠。唱戲分平喉子喉,我聲線陰柔,反串女聲效果好,加上造型靚,特別用心練。預科時參加校際粵曲比賽,又係唱旦,目標係殺到入決賽,可以喺文化中心演出就心滿意足,點知過吓一關又一關,仲攞埋冠軍!
有人賞識自然心雄,會考後報讀演藝學院粵劇課程,面試時我話想唱男花旦,個導師勸我改唱生角就好,起碼演出機會多啲。佢係苦口婆心,但嗰時年少氣盛,索性唔讀,轉入電影系。叫做轉咗科,但我對唱戲一直冇死心。香港粵劇界有任劍輝,女扮男裝風靡一時,男人反串花旦,點解要排擠?如果件事係啱,點解要因為其他人嘅偏見輕言放棄呢?
喺演藝讀第一年,我就拍咗套學生習作,正正係今日公演紀錄片《乾旦路》嘅前身。我喺唱戲期間,認識咗當年只有11歲嘅譚穎倫,佢同我一樣,係同儕眼中嘅怪人:鍾意粵曲、立志成為男花旦。

《乾旦路》憑着跨越七年的影像,在台灣爆冷熱播。

深信堅持有路可行

我當年以導演身份,拍佢對粵劇嘅堅持,當時應該係一種情感投射吧?我希望我嘅屋企人可以睇到,了解我多啲。
演藝畢業之後,我冇好似其他同學咁做導演,而係組織咗個粵劇團。閒時去學校粵曲工作坊做導師;仲帶導賞團介紹遊客參觀粵曲館。七年嚟,《乾旦路》由學生習作,加長成為公演嘅紀錄片,但今次我唔再係導演,而係其中一個主角;而當年嘅穎倫呢?就做咗我戲台上嘅好拍檔,互相扶持。路,仍然好難行,但我深信仍有路可行,只在乎你有多堅持。」

剖白紀錄片台灣大熱

由獨立電影導演卓翔(圖)執導、張艾嘉監製的紀錄片《乾旦路》,英文名字正是「My Way」。影片由CNEX基金會贊助,在拍攝過程中,王侯偉由幕後走到幕前,在鏡頭前剖白。跨越七年的影像,紀錄兩個粵劇青年,如何在邊緣藝術與現實之間堅持下去。影片去年在台北上映,爆冷大獲好評,被指為橫掃香港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紀錄片《音樂人生》的姐妹作,並獲選於在2012年香港亞洲電影節中放映。

影片讓導演反思

「喺香港,立志從事藝術從來都係一條逆流嘅路,粵劇男旦嘅處境特別坎坷,除了要克服變聲的難關,仲有行業嘅出路、性別定型嘅目光,是邊緣中嘅邊緣」。卓翔直言影片讓他反思,「電影的路不好走,但比起他們,我係太幸福了」。
《乾旦路》面書網頁: http://www.facebook.com/# !/mywaythefilm

王侯偉由幕後走到幕前,在《乾旦路》中剖白自己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