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人有很多傳統方法應付鯁魚骨,例如用筷子敲頭或飲醋,但原來這些方法隨時「軟骨」不成,反而有害健康。醫院管理局香港中毒諮詢中心接獲一宗個案呈報,一名中年婦人鯁魚骨後亂飲濃縮醋精,希望強酸將魚骨軟化再吞下,但因醋精腐蝕性高,導致她喉嚨腫脹,更引發食道炎及胃炎。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2011年的年報指出,一名57歲婦人因魚骨鯁在喉嚨,誤以為是小事,不想求醫,於是飲了一啖濃縮醋精希望可以吞下魚骨。但她即時感到喉嚨、胸口及上腹疼痛,她再飲下大量清水,希望可以紓緩痛楚,但不斷將清水嘔出來。
食肆用醋精前會先稀釋
數分鐘後她感到喉嚨劇痛難擋,並出現吞嚥困難,約25分鐘後她甚至感到呼吸困難,需入院治理。醫生為她檢查後,發現她喉嚨、食道及胃部均受傷腫脹。留院三日後她出現食道炎及胃炎,並有黏膜病變,幸接受治療後已逐步康復。有關個案刊登在最新一期《香港急症醫學期刊》。
該研究指出,一般日常於煮食或餐桌上使用的醋,只含有5%至7%醋精,但一支濃縮醋精含有超過45%醋精。任何液體含有10%至25%醋精已具有刺激性,若含有醋精濃度超過25%,更會有腐蝕性,直接飲下會損害健康。一般食肆使用醋精前,會先將醋精稀釋。參與研究的專家提醒市民,切勿誤信酸性液體可以溶解喉嚨中的骨頭,也不應飲醋解決鯁骨問題。
此外,該中心分析去年4,331宗中毒個案,中毒原因包括自殺、意外中毒及濫用藥物,當中38人死亡,187人中毒後引發嚴重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