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哥跑馬拉松 隨時誘發心臟病

初哥跑馬拉松 隨時誘發心臟病

【本報訊】近年掀起一片長跑熱,隨着天氣轉凉,多項賽事也陸續舉行,相信吸引不少長跑「初哥」落場比賽。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指出,幾乎每年大賽均出現參賽者猝死悲劇,外國研究也發現,馬拉松會增加心肌腫脹及發炎風險,並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建議賽前進行心臟健康評估。參加全馬拉松賽事,最少要一年訓練,半馬也要半年,呼籲未有足夠訓練的跑手,勿「死頂」參賽。
該會會長兼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指跑步能增強心肺機能,定期運動更可延長壽命;但也有美國研究顯示,逾三成半馬及全馬選手在賽後24小時檢查心臟,發現有明顯的心肌受損。若準備不足,隨時有猝死風險,賽事最後四分一路程最常出意外。

鋼條身形也中招

他分析馬拉松選手賽後猝死,35歲以下組群,多因家族性心臟病發作,例如心肌肥厚症及冠狀動脈異常等;35歲以上組群多與本身的健康及心血管問題有關。他籲參加者先進行賽前自我評估(見下文),若有其中一項脗合,應接受進一步檢查,評估是否需要接受心臟超聲波、靜態心電圖、跑步心電圖或低輻射心臟電腦掃描檢查。
60歲的李先生,96年開始跑步,近年主力參加全馬賽事。由於擁有鋼條身形,從未想過要接受心臟檢查,但透過進行自我評估,已發現自己有三項中招,除了年紀大外,也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其弟早年也死於急性心臟病。接受心臟檢查發生,確診中度冠心病,除要服藥外,也要改跑半馬賽事。

跑手賽前可接受跑步心電圖檢查。黃文邦攝

跑手賽前自我評估問卷

參賽者若有以下任何一項情況,建議做賽前心血管檢查:
1)運動期間曾胸部疼痛或不適
2)曾因不明原因昏厥或接近昏厥
3)運動期間感到呼吸困難或疲勞過度
4)經醫生識別心臟有雜音
5)曾有家人50歲前死於心臟疾病或家族遺傳心臟疾病
6)已有心臟疾病,例如中風或周邊動脈病史
7)有糖尿病、吸煙、高血壓和高血脂水平等冠心病高危因素
8)男性年齡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
資料來源: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