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安排<br> 創立樂器王國緣於「俾人呃」

命運安排
創立樂器王國緣於「俾人呃」

通利琴行Tom Lee,是李子文的英文名Thomas Lee縮寫,但其前身通利行,竟是經營紡織、絲綢等貿易業務。沒料到轉行搞鋼琴樂器生意,皆因是「俾人呃」執二攤頂上,但樂天派的李子文卻視之為上帝安排。

被欠債舊同學拖落水

「爸爸根本都唔識樂器,嗰時係俾人呃!」幼子敬成說。李子文於51年自上海移居香港,一位經營琴行的舊同學因拖欠銀行貸款,將擔保人李子文也拖落水。李無計可施,又抵不住舊同學的游說,便投資兩萬元接手生意,並聘用對方為經理。
53年12月,李子文將通利行改名為通利琴行,英文名則是Tom Lee。一心以為可靠舊同學這位識途老馬做「盲公竹」,怎料舊同學竟「穿櫃桶底」,私吞貨款後人間蒸發。李只好跟妻子孫文英邊學邊做「頂硬上」,李負責落單訂貨和行政決定,孫則專責舖面銷售和鋼琴設計。
當時舖面小,只夠放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各一件,孫一邊在舖面朝8晚10工作,另一邊要請教師傅和看書自學鋼琴製作。她聘請師傅將內地的柚木切割上油加工,並裝上購自英國和德國的零件,開始自家製作起鋼琴來。孫說兩夫婦跟本對樂器就一竅不通,要由零開始學習,賺錢不多又辛苦。
隨後不時有美軍來港度假,令通利的生意突飛猛進,「佢哋每個月都帶埋太太嚟香港買嘢,見到人哋啲鋼琴賣三千六,我哋賣二千四,一買就買幾十隻」,李子文說。此後生意逐年增長,通利亦由細舖換大舖,賺到錢除訂貨外,大部份都花在買舖上。
在香港的音樂史上,通利與YAMAHA幾乎是一個等號,李子文說:「呢個又係上天安排!」60年,孫文英在尖沙嘴街頭買了張抽獎券,結果中了來回菲律賓機票,但兩人沒興趣,李遂託朋友改機票去日本。

精通日文受總裁賞識

精通日文的李子文與妻遊日期間,順道拜會YAMAHA公司,「個總裁見我日文好,於是畀我做佢哋香港嘅總代理。」
到了70年代,為了讓鋼琴更普及,李將YAMAHA的兒童音樂課程獨家引入香港,除吸引家長將子女送來學琴外,亦令鋼琴樂器生意急升。後來,通利逐漸擴展海外和內地市場。雖然琴行生意是主要務業,但最搵錢的是地產生意。單是其中金馬倫里總店及樓上四層商住單位大部份業權,市值便達30億元。另北京、上海和美加也有物業。
雖然生意越做越大,但李從不打算將通利上市:「上市好麻煩,好似好出風頭咁!我哋想腳踏實地靠自己。」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