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與大埔區議會企硬在龍尾建人工泳灘,有環團踢爆,公務員在事件失政治中立,除教唆區議員將支持聲音在媒體多曝光外,更親自派人到中學與提交反對意見的中學生「周旋」,要求對方撤反對書,「搞到學生咁大壓力同白色恐怖冇分別」。 記者:梁德倫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翻查08年大埔區議會紀錄,當時區議員已有討論民間及環團對工程提反對意見,但最離譜是本應政治中立的公務員,竟然在會議上教區議會如何抗衡反對聲音。
例如在08年1月8日的會議中,當時身為康文署康樂事務經理的麥治齊,竟然指「家輿論界只係發表反對聲音……所以好希望一啲民間支持聲音喺媒體發放出來,對工程會有利……」
張學明要漁民撤反對書
譚凱邦指,這種說話已有失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原則,「教唆區議會做嘢抗衡反對聲音,完全係唔中立表現」。最後支持工程的區議員、鄉事派等人多番組織居民到城規會請願,又收集數千簽名表態支持。麥治齊現任公務員總工會副主席,多年來在會內擔任不同職務,該會日前公開表態支持推展工程。
此外,當工程刊憲後時任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的黃志斌,向區議會指當局收到20份反對意見書,其中有17份是一間中學的學生意見書,他滙報稱已到該校「周旋」,簡介政府意見,最後成功令12名學生撤回反對意見。譚凱邦指,環團向政府遞交反對意見後,當局「邀請」他們收回反對意見書這種「河蟹」行為十分常見,但用同樣手法對付學生,「即係畀好大壓力佢哋,同白色恐怖有乜分別?」
自然生態論壇成員李錦華指,區議會數年前已收到環團的反對書,「當年佢哋成立四人小組去應付,家個個議員話我哋最後一刻先出嚟反對,佢哋係咪全部集體失憶?」區議會紀錄清楚顯示主席張學明曾親自與其他區議員接觸提反對的漁民,令他們撤銷意見,「我哋明明只係向政府交反對書,點解區議員會知道反對者嘅資料仲搵埋佢哋?」
批評當局「打茅波」
譚凱邦批評,當局及支持者一直指工程已通過多個法定程序,不應煞停。「睇番過去佢哋嘅做法,根本係用刁蠻嘅手段,同一場靠黑哨、越位、搬龍門嘅球賽一樣,贏咗都只係因為程序不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