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八十歲不老 環島追夢

元氣堂:八十歲不老 環島追夢

「你猜我今年幾歲?」眼前的老人,皺紋比頭髮多,笑容更多,他穿了件Unwashed牛仔褸,領口縛上絲巾,健步如飛。「我86歲了,哈哈哈!」2007年,共17老人參加「不老騎士環台」活動,恆爺爺正是其中一位。影片拍攝時已被大眾銀行看中,化為廣告,網上點擊率達400多萬次。電影上月在台灣上映,迄今票房衝破2,000萬台幣,破盡紀錄片票房。
八十歲時,你還有甚麼夢想?你還有夢想的勇氣否?

記者:何兆彬 攝影:蔡家輝

本來只拍十分鐘

「人為甚麼活着,為了絲念?為了活下去?為了活更長?還是為了離開?」廣告中劈頭問了這堆問題。這條廣告片緣起於07年的一個環島活動。台中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當年大膽地主辦老人環島遊,希望證明老人家不是甚麼都不能做,導演華天灝:「辦這個活動勞師動眾,本來只是要拍十分鐘紀錄片段。但拍起來,發現故事比想像中精采很多,有日據時代的軍隊,也有撤退到台灣來的部隊,所以他們聊天的時候說,如果60年前遇到你,我會開槍打你!我發現,如果只是把他們環島一圈的紀錄拍下來,會把故事『講小』了,我就想能否把爺爺的生命、價值觀拍下來。因為環島的旅途有風有雨,有山有水,我就想把人生的旅途,拉上了生命旅途。當初只是想把他拍成18分鐘,沒有想過要拍電影,但拍完了就有很多故事。」

老了,仍然有夢。

華天灝讀書時就想過要當導演,但大學畢業了找不到機會,結果當過燈光助理、當過製片,甚麼都做。機會來時,沒有先兆,他最初拍《不老騎士》的預算只有十萬台幣,即不到三萬港元,拍拍下籌成二十萬。工作人員只有三人,連拍十四天,整個車隊,除了17老人一人一車外,只有一部旅遊巴、一部卡車、一部電單車,而導演就長期倒坐在機車後座,回頭拍攝車隊,「環島時我比現在瘦30公斤,哈哈!」每部作品都有它的命,華天灝的《不老騎士》拍了兩年時,本來打算09年11月上映,但遇着「八八風災」,「整個南部都淹水,所以整個基金會都去救災了,結果沒辦法了,而且我也還沒有拍完,整個東西就停下來了。結果到了去年年底,大家又開了個會,再把片子拿出來,上個月才上畫,現在上映三周,已破了台灣紀錄片的紀錄,才十天就破了,本來紀錄是04年《生命》保持的1,040萬。我想,第一是爺爺們本身就很討喜,第二是這五年來大家很喜歡國片;另外是因為大眾銀行,當年他們看過了我08年時48分鐘的版本,很喜歡,就把他剪成廣告,這在前期的行銷幫了忙。」

大眾銀行的廣告網上有多個版本,英文字幕版達400多萬點擊率。

86歲爺爺:退休了才騎車

恆爺爺(吳敬恆)出生於1926年,17歲參軍,當國民黨裝甲部隊,他說當兵「是為了四菜一湯」,可知當年物資之匱乏,生活很苦,「打赤膊,穿短褲、草鞋。」他說參軍後其實沒有打過仗,23歲就隨大軍退守台灣了,退時很急,沒道別就跟家人分開了,直至五十年後(90年代)才回內地採親,恍如隔世。「到了台灣,我就在台東當兵,直至退休。」其間他又被派到金門駐守,金門、馬祖遙望大陸福建,為防守重鎮,在兩岸未破冰以前,情勢長期緊張,「很危險,我是戰車部隊,要掘戰堤防守,挖一個要兩公尺、三公尺深,每天挖要挖半個月。」聽說當年金門、福建兩邊,常有人半夜游到對岸探聽敵情,更會順手殺幾個人,因此當兵的心情自是緊張萬分,「林毅夫你知道嗎?他當年就是這樣游到對岸(投奔大陸)。也有『水鬼』游到對岸『摸哨」,有的割個耳朵就回去了,很緊張,有的士兵就這樣被摸走了。」退了休才享有較安逸的生活。台灣總給人全島爬滿機車(電單車)的印象,恆爺爺說,自己是退休了才開始騎車的。2007年,台灣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環島遊,他馬上參加,恆爺爺:「我當時看報紙看到了,馬上就去報名,因為我一直想環島,但我沒去過,以前沒有人辦過。」

恆爺爺

家人贊成嗎?「我太太也很贊成呀!基金會準備了兩年,去募捐,結果我們17個人,訓練了兩個月,就開始了。但這活動是有風險的,如果隨便一個人受傷了就很麻煩。」雖然看來龍精虎猛,但老人家總各有毛病。接問爺爺身體情況,他指指心臟位置,「有心臟病,我這裏裝了一個(起博器)。但要環島也沒有問題,我自己知道,平常我有運動,每天都快走──我不能跑步。環島能考驗自己,實現理想,去了以後我就知道安全沒有問題。最危險的是蘇花公路,一邊是懸崖,另一邊是山,台灣還有地震呢!我們隊伍中也有人摔交了,但沒大問題。」電影的氣氛溫馨,17個老人互相安慰鼓勵,但原來本來互不相識。旅途完了,恆爺爺說:「人老了,不是一個終點。人要活得有意義,要健康。希望年輕人要重視老人們,每個人都會老。年輕人記得要把身體搞好,培養興趣,琴棋書畫都可以!」

《不老騎士》@香港亞洲電影節

11月20日 21:50 IFC(只剩最後一場亦已爆滿,cnex正與院線洽談,計劃12月中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