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輸了,檢討聲浪隨之而起,共和黨再不改革就會滅亡,必須順應選民結構而改變,否則就會淪為永遠的少數黨。拉丁美洲裔理應是支持共和黨的選民,包括刻苦耐勞的移民社區、天主教徒、愛家顧家者,也是對墮胎等某些社會議題持保守立場者。這些人轉向民主黨是因為非法移民的議題,羅姆尼獲共和黨提名後,犯了策略性錯誤,表現得比德州州長佩里還要右派,之後再也無法扭轉回來。但就共和黨整體而言,根本沒有結構性問題,只須改變一個政策:邊界建柵欄,外加特赦。沒錯,就是特赦,採用這個字眼可以說是「震懾」戰術,全面給予合法居留權(只差沒給公民身份),同時全面加強邊界執法查緝偷渡客。管好邊界之後「保證」合法居留權,四位邊界州的州長已經印證,邊界偷渡客人數正逐漸減少。關於大選的另一遺憾是共和黨在黑人、年輕人和未婚婦女的選票總是落後,這跟文化、身份認同、親和力都沒有關係,那只是這類選民更傾向自由派的政治立場,而共和黨則被歸類為保守派。美國不需要兩個自由派政黨,但這也不表示美國就需要兩個支持墮胎權的政黨,其實美國反墮胎的婦女還多於支持墮胎者,共和黨需要修改的不是政策,而是靈敏度,碰到文化敏感或理論複雜議題時,應深思熟慮,謹慎發言。悲觀論者還警告,共和黨不只是要在種族問題上改變,還要從意識形態改變,回歸中間路線,全盤調整方向。一派胡言,大選那天的出口民調顯示,美國選民以百分之五十一比百分之四十三的差距說明,他們認為政府管太多,而共和黨是主張小政府的政黨,更何況此刻逼切的經濟危機,包括債台高築、社會福利難以無繼,均足以說明小政府的論點無懈可擊。既然如此,何必放棄既有理念呢?共和黨輸了大選,不是因為提出壞論述,而是表達的不夠好。羅姆尼的選戰打得紮實,但他終究是個東北部的溫和派,他誠心採納新保守主義,但就像用非母語表達一般,說得不夠清楚明白。不必理會那些改革聲浪,毋須進行根本變革,民主黨以為自己佔有人口分佈優勢,但共和黨只要修正對拉美裔移民的政策,就能扳回劣勢。共和黨千萬不要放棄基本思維,眼看着歐洲社會民主內爆,主張小而美、現代化的政府才是未來意識形態的主流。羅姆尼是好人,盡他所能做了最好的論述,差點就贏了大選。他是傑出的執行長,但煽動群眾的招數遠比不上奧巴馬。要避免再次敗選,不在於退縮、也非模仿民主黨拼湊出討好民眾的政策,而是應該證明惟有自制、理性與改革的政府,才是王道,與奧巴馬亂花錢、大政府路線的家長式領導作出區隔。共和黨人!不必懷憂喪志,何須改弦易轍呢?堅持走保守主義路線,但要走得更好,一整個世代的領袖現已整裝待發。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