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環,看見有人手執一份《金融時報》是身份象徵,彷彿與專業財金人士劃上等號。事實上,該份報紙分析專業,間中還有料爆,的確是金融界人士必讀。最近,頻頻有動作的《金融時報》集團母公司培生集團(Pearson Group)除了將旗下的企鵝出版社與德國的蘭登書屋合併外,再次被傳出有意出售《金融時報》,作價更高達10億英鎊(約123億港元)。
訂戶費用高讀者群縮細
有閱讀《金融時報》的讀者都知道,該報收取的訂戶費用特別高。以網上版為例,全包式套餐網上訂戶每年要支付487美元(約3800港元),較對手《華爾街日報》的約2025港元高出近90%。有些特別的專欄或內容,普通訂戶更要另外付費才可以讀到,任其分析如何精闢,特高收費令很多普通讀者卻步已是不爭事實,直接令讀者群越縮越細,長遠來說並非好事。培生一直盡其所能提高《金融時報》的盈利,有指其原因很簡單:「一份專業財經報紙若蝕錢,是件十分無面的事」該報對於現時專攻教育出版的培生可說是雞肋,賺錢能力遠較業團其他業務遜色;但對於潛在投資者在意的,未必是它的盈利能力,而是其響噹噹的大名,有助攻入其他例如大中華地區,積極發展,屆時收費將可調低至合理水平,讓讀者人數再次增加。《金融時報》屬於金融時報集團(FT Group),集團還持有50%很賺錢的《經濟學人》及Medley Global Advisors等。今次傳出的消息,是培生有意將FT集團分拆出售,而非將整個集團一併賣出。FT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營運利潤僅為2200萬英鎊,而若有投資者願意支付10億英鎊,這個遠高於該報現時價值的金額收購《金融時報》,大同相信培生難以不心動。賣盤消息一傳出,培生已一如往常即時作出否認,再次重申《金融時報》是集團很有價值的資產。不過,在商言商,相信新任行政總裁John Fallon上場後,很有可能會部署出售該報,而當中最受惠的,當然是我們這班讀者!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