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大財團錄得逾百億盈利<br>職工盟促最少加薪6%

多個大財團錄得逾百億盈利
職工盟促最少加薪6%

【本報訊】本港經濟自2004年起持續增長,但打工一族卻無從分享經濟增長成果。職工盟指過去八年間,實際經濟增長達36%,但同期基層員工實質工資增幅卻只有0.8%,薪酬在扣除通脹後,差不多原地踏步。大財團今年除稅後盈利高企,反映本港內部經濟仍錄得增長,預期明年的通脹仍有約4%增幅,該會建議大企業明年最少加薪6%。記者:蔡建豪

職工盟翻查多間上市公司今年的財務報告,發現部份企業的業績雖未及去年,但仍錄得非常可觀的盈利,其中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新鴻基地產及新世界等大財團,更錄得逾100億元的除稅後盈利,部份以銷售本地消費品為主的企業更錄得逆市增長,如電訊盈科盈利較去年上升44%;太古飲料則錄得18%的盈利增幅。
對比巨額盈利,薪酬開支只佔這些大企業的小部份,即使明年劃一加薪6%,對企業盈利的影響普遍低於2%,影響幅度最大的企業也只是6%至7%。
政府第二季的經濟報告,已顯示本港內部消費帶動下,經濟表現未如想像中差。不過,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現時商界代表不斷以歐債危機作為凍薪藉口,是重複過去經濟不景或金融海嘯時「趁火打劫」的伎倆,憂慮這種壓價情況會持續,僱主聯會早前竟倡議明年的加薪幅度由0%至3.5%,連預期通脹也無法達到,正是無良僱主的最佳示範,令打工一族無從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半斤八両只係一首懷舊歌曲,喺現實中係唔會發生」。

預期明年的通脹約4%,職工盟建議大企業明年最少加薪6%。黃永俊攝

遊行爭取集體談判權

蒙兆達形容,基層薪酬增長連通脹也追不上,令本港貧富懸殊問題越趨嚴重。本港大部份大企業今年盈利仍然強勁,只是撥出少許盈利,已可滿足員工加薪6%的要求。他指,要改善現時打工一族被剝削的情況,仍有賴政府就勞工集體談判權立法,政府一直對集體談判的憂慮,從日本及南韓等制訂集體談判法國家的實況,已證明沒有負面效應。
職工盟要求,梁振英政府就集體談判權立法作出回應,該會將於下月2日發起遊行,由灣仔修頓球場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政府盡速就立法展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