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實施融合教育,但目前有嚴重聽障,裝上人工耳蝸的學童,要自資承擔數萬元的維修保養費。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要求醫院管理局與教育局為聽障學童家庭解困,不要互相推卸責任。記者:林社炳
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公佈調查指,受訪59名學童當中,83.05%(即49人)表示,植入人工耳蝸後,有助改善聽障能力,同時能提升說話能力;86.44%受訪者表示,有助改善聆聽老師授課。高級聽覺學家黃建威說,一般聽障低於90分貝的學童,只需安裝一般助聽器;聽障高於90分貝,被視為深度聽障。他說,兩歲半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建議有嚴重聽障幼童,應及早安裝人工耳蝸。
維修保養期僅三年
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主席劉景德說,目前一般有聽障學童,獲教育局全資提供助聽器,包括維修及更換,直至學童完成免費教育。但使用人工耳蝸的學童,獲醫管局免費安裝後,維修保養期只有三年,隨後維修及更換,要家長自行全資負責。他指出,受訪59位植入人工耳蝸的學童,有38人最少損壞過一次或多次,每年需繳約2,400元至3,500元保養費;外置言語處理器損毀,全新更換每部需費5至6萬元;更換線圈需350至1,500元。對植入人工耳蝸學童家庭,是個沉重負擔。有家長批評教育局把原有四間失聰或聽障學校,縮減至目前一間,要求聽障學童融入傳統學校讀書,卻要植入人工耳蝸學童,首三年保養期後,要學童家庭全數承擔保養費,無疑是斷送聽障學童接受教育的機會。關注聽障學童權益會今年7月曾去信教育局,要求支援使用人工耳蝸學童。教局回應指人工耳蝸由醫管局提供,有關維修及更換資助,家長宜向醫管局反映。該會已向立法會申訴部提出申訴,正等候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