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樓價喋喋不休,起碼已有二十年歷史,彭定康當政年代,樓市有升有跌(1994年係跌市),在1997年七、八月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一路有升冇跌,直闖高峯,之後撞啱(一)回歸推行新政八萬五;(二)金融風暴(1997-1998);(三)科網股爆破(2000);(四)沙士(2003),一共四大因素,樓市大跌,幾乎一沉不起,嚇到董先生面青,卒之憑2002年第四季推出孫九招,開始嚴限土地供應,不建居屋,再加上2004年開始有自由行,於是樓市在低谷企穩,隨後反彈上升。2008年第四季有金融海嘯,各國大印銀紙,美國尤甚,大量熱錢推動下,香港樓價由2009年下半年開始起如脫韁之馬,向前狂衝,卒之在今年突破1997年之樓價巔峯,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創歷史新高,樓市十五年風水輪流轉,建華八年向下,蔭權七年向上,振英元年破頂。
有人話,十五年咯噃,中國經濟體積比1997年龐大得多,十五年前內地人極難在港置業,現在內地人來港買樓,稀鬆平常,樓價創新高理所當然。更有甚者,1997年底之M3係28268.1億港元,銀行總存款有26657.3億港元,到咗2012年9月,M3有86006.2億,銀行總存款有79400億,增幅達3倍以上,加埋每年私人住宅供應量逐年下降(此乃孫九招矯枉必須過正之故),樓價有乜理由唔升破97高價吖。仲有一樣,1997年平均最優惠利率係8.83%,三個月同業拆息率係平均7.12%,而2012年之最優惠利率係5%至5.25%,三個月同業拆息低至0.65%以下。借按揭供樓息率低於通脹率,即係話扣除通脹後,借錢唔使俾息之餘,而且有賺。
睇完上述數字,再睇財政司長曾俊華之近日網誌,成日話目前本港樓價與經濟實際背馳,係市場失效先兆,都唔知佢講乜!曾司長做財爺已超過五年,請問佢從乜嘢經濟學課本可以搵到在下列情況下,樓價唔升嘅理論:(一)政府帶頭削減樓宇供應;(二)利率低至近乎零,實質按揭利率係負數;(三)貨幣供應大增;(四)開放經濟體系/小島經濟體位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隔鄰;(五)小島不能實施外匯管制,資金自由進出,否則形同自殺。
為今之計,政府必須大量增加土地供應,先至合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