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學界近50團體出席公祭<br> 馬英九頒勞思光褒揚令

港台學界近50團體出席公祭
馬英九頒勞思光褒揚令

在台灣逝世的哲學大師勞思光追思會暨公祭昨在台北舉行,共有來自港台文史哲學界近50個團體參加。台灣總統馬英九親臨並頒發褒揚令,讚揚勞思光的學術和教育成就。勞思光不但學術成就斐然,他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國士之風更令人敬佩,曾稱自己是「反共者」。家屬尊重他的遺願,今日將下葬於宜蘭櫻花陵園。

勞思光追思會昨上午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差不多台灣每間大學的哲學系都有代表前來致祭。也有不少香港的舊生故友專程前來,包括前廣播處處長張敏儀、中大校長沈祖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關子尹等。

馬英九(右)頒發褒揚令,表彰勞思光在學術界的貢獻,勞思光女兒勞延韻代表接受。台灣
《蘋果日報》

馬英九(左)在追思會上向勞思光家屬和親友握手致意。
中央社

今葬宜蘭櫻花陵園

台灣總統馬英九向家屬致意並頒贈褒揚令,並由勞思光女兒勞延韻代表接受。馬英九在褒揚令中讚揚勞思光在學術的上自成體系,是兩岸四地哲學思想泰斗。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教育部部長蔣偉寧、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皆為治喪委員會成員,昨均有親自到場參加追思公祭。
現場播放勞思光生前的照片,還有東吳大學學生演奏、華梵大學學生吟唱詩歌「乾坤瘦盡天涯憾」為他送別。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關子尹、中研院文哲所前所長戴璉璋教授、東吳大學哲學系林正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張燦輝教授、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陳振崑教授和勞思光的助理林世華亦先後致辭。勞思光女兒勞延韻也在公祭會上憶述勞思光慈父的一面。其間,當大會播放勞思光生前最愛的歌曲--周璇唱的〈鳳凰于飛〉時,眾人感傷。
勞思光原名勞榮瑋,1927年9月3日出生於湖南長沙,後隨國民黨戰敗移居台灣。他因在台灣宣揚民主自由,為台灣政府不容,作品長期被禁。後來,他離台來港任教,他曾堅持台灣若不解除戒嚴,他不回台灣;又堅持大陸一天仍由共產黨統治,他都不回大陸;他還指香港若淪入共黨手中,他不會留在香港。儘管家人全都定居香港,80多歲的他卻堅持在台灣獨居、工作,一直到最後一刻。
台灣《蘋果日報》

原名:勞榮瑋,號韋齋,筆名思光
祖籍:湖南長沙人
簡歷:
•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於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香港珠海書院任教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台灣清華大學、師範大學、東吳大學及國立政治大學客座教授
•台灣華梵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
•《新編中國哲學史》(圖)
•《康德知識論要義》
•《歷史之懲罰》
•《中國文化要義》
•《中國之路向》
•《思光少作集》七卷
•《解咒與立法》
•《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
•《思辨錄》
•《思光詩選》
學術榮譽:
2000年: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
2001年:台灣行政院文化獎
2002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