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公佈的「普及健體運動──社區體質測試計劃」調查結果,顯示大部份市民,無論老幼,均沒有足夠的體能活動,以維持身體的健康。只有少於40%的成人及長者,屬於活躍人士。換言之,有超過6成港人缺乏足夠的運動,這顯然是導致體弱多病的原因之一。而受訪者多認為「缺乏時間」、「疲倦」和「懶惰」是導致運動不足的主因。至於兒童及青少年方面,只有約50%的兒童和40%的青少年屬於活躍人士。調查發現,兒童不積極參與運動的主要原因為「天氣差」、「功課忙」和「身心疲累」;而青少年則表示「沒興趣」、「懶惰」及「缺乏時間」。整體而言,香港市民運動不足的情況未有明顯改善,其實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涉及經濟、福利、教育、衞生、運輸等議題,並非個別政府部門能夠處理改善,而必須得到各政策局的配合,才可以有效提升港人的體質健康。奇怪的現象,「身心疲累」竟然是兒童不積極參與運動的原因。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是世界衞生組織所提倡的慨念。既然本港兒童運動不足,那又怎會出現疲累呢?他們疲累的來源是甚麼?如果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這就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文:雷雄德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