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解構A股ETF溢價 - 貝萊德

萊德有理:解構A股ETF溢價 - 貝萊德

鑑於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是證券和互惠基金的「混血兒」,既有股票的市場價格,也有基金的資產淨值(NAV)。ETF在每個交易日結束時計算的NAV或與市場買賣的價格存在差異。當ETF的市價高於NAV就出現溢價,反之則出現折價。

交易時間有差異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嚴格限制股權投資的中國資本控管,是A股ETF長期存在溢價的根本原因。這種假設似乎很有邏輯性道理,但亦可以另一個角度分析。雖然有限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配額創造了A股ETF長期而持續的溢價,因為申購新的ETF單位會增加額外成本,A股ETF出現溢價比折價的可能性更高,但此因素並非高溢價或折價的導因。
與市場進入限制無關,有兩項因素造成A股ETF溢價與折價變動,它們分別是:國際與內地投資者之間的估值差異,和中國本地市場與香港聯交所之間的收市時間差別。
由於中國(A股)和香港(H股)是兩個不同的市場,購買A股ETF的國際投資者對此投資風險承擔的估值,可能與內地投資者有別。因此,當內地投資者改變對A股整體的估值而股價隨之調整時,國際投資者卻未必會改變其估值。
同時,由於內地股市相對相關的境外市場較為封鎖,A、H股市場之間,將彼此價格拉為一致的套利機會並不存在,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兩地投資者對同一資產的估值各有差異,兩市「相同」的資產可能存在不同的市場價格。就歷史紀錄,A股相對H股明顯存在長期的溢價。
A股每日價值於下午3時中國股市收市時進行結算,但香港ETF市場卻於下午4時才收市。於此一小時的時間內,香港ETF的價格將持續變動,反映出A股市場不斷變動的估值,這也是導致A股ETF收市時,市場價格與相關每日收市時NAV間出現差異的原因之一。我們因此假設,ETF於下午3時與4時之間每日價格的變動,會是任何特定日NAV之整體溢價變動的導因。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