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及消費的「三頭馬車」形式進行。然而,隨着外圍特別是歐美經濟轉冷,中國的出口增長也不斷受壓。
此外,居民在內外經濟前景不明朗下,消費意欲亦見不振,遂令經濟增長速度越見放慢,今年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只增長7.4%,增長幅度創三年新低,因此,中央通過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藉以穩住局面。
產能過剩仍堪憂
鑑於目前全球經濟環境處於逆境,而中國增長亦面對下行壓力,國家主席胡錦濤早前就指出要提升基建,以促進經濟平衡發展。接着,在9月5日及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就批准了價值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的基建計劃,當中包括13個鐵路項目、25個城軌規劃(地鐵)項目、9個污水處理廠、5個港口及2個航道項目。
我們認為,增加基建開支計劃是一個利好的訊號,反映中央政府正加緊力度,務求恢復經濟增長。不過,在經歷2008至2009年間的4萬億元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天量放水」)所帶來的經濟過熱現象、產能過剩、過度投資及通脹加劇等問題後,中央行事將更為慬慎,以防重蹈覆轍。因此,有別於一刀切的方案,批准的計劃都是為長遠經濟及戰略目標而設。
鐵路水泥股受惠
另外,從批核的新單中,發現不少項目並非新推,只屬正推行的十二.五規劃中的一部份,例如,地鐵項目就是長線投資項目,將在多年內分階段完成,以達到逐步提高GDP的目的。我們相信,鐵路基建、鐵路設備、水泥等相關行業,將會受惠於此繼續有新的投資機遇。
此外,隨着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將於中國共產黨第18屆全國代表大會(十八大)上揭盅,市場普遍預料在10年一度的換屆後,當局將推出新的刺激經濟措施,以支持利好的因素和扶持若干行業。我們預期中央會把資金投放於極待振興的行業,並持續限制其他曾出現過熱現象的行業。
中國股市目前估值只是明年盈利(預測PE)的8.5倍,遠低於歷史平均的12.5倍,部份企業正提供很有利的風險及回報動力,但股市現價卻反映非常悲觀的經濟前景,我們相信,中國股份現時正提供了長線的投資機會。
富達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