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看着時裝雜誌沒落,我暗自在想,日本的《裝苑》做得這麼好,但我看不懂日文,如果有中國人做一本我們看得懂的,又美又有詩意的時裝雜誌,就好了。結果08年7月份,《戀物誌》誕生了!
在Timmy跟Jason的努力經營下,他們由第一期的幾千本發行量,到今天22萬,很利害!做獨立雜誌可以保持風格,不以廣告為主,着重印刷的質量,每一期堅持深入探討不同童話故事式的主題。相信,沒有人會不愛上它的吧?
非一般的時裝雜誌
月號的《女孩都是糖果做成的》的美術指導由總編輯Timmy操刀,很用心地創作出很奇妙的畫面,總會有一種超現實的感覺。這好讓我聯想起法國導演Michel Gondry的電影 The Science of Sleep,而原來這套電影裏的台詞「I am collecting beautiful objects」,正正是啟發 Timmy及Jason找到Little Thing名字的 Inspiration之一。
他們想提醒急促的城市人不要忘記關注小事情、小事物,對生活多點熱情。《戀物誌》特地做bi-monthly,又慢又少,Timmy說:「看Little Thing就像看到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某部份,可能是她們純潔、溫柔、少女的一面,或者是找到你心中的小孩。」
最新出版的10月號(#26期)Mr Postman,除介紹你怎樣打造秋冬復古郵差look之外,當然少不了郵差——信背後的歷史和故事,「信箋的華麗旅程」,我特別欣賞「名人情書選」,在這裏看到英國詩人Virginia Woolf自盡前寫給丈夫的情信,還有捷古華拉的情書,均很動人!
「The most beloved creative magazine for creative and artistic girls」,《戀物誌》絕對是充滿愛、創意和女孩子的味道。其實,一般雜誌都會將賣不出的毀掉,這方面我喜歡《戀物誌》比較像一本書,不會過於季節性,是一本你可以不斷重溫再重溫還可以找到新靈感的讀物。而且,他們從來不會毀掉任何雜誌的,一定是會把所有賣光為止,所以可在Daydream Nation找尋他們的Past issues呀!
超越雜誌,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創作人可互相分享的平台
Jason強調他們比較着重Little Thing的Vertical發展,即不只是紙張印刷,希望建立多元化和立體的層面,在主流以外提供一種生活態度。所以兩年前,他們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北區開了首間概念店,他們真的collect beautiful things,精挑了不同國內外及香港的獨立品牌,handmade居多,也有Timmy設計的品牌Unlogical Poem。
時裝以外,他們還致力搞Little House展覽、Little Voice音樂會和不同跨媒體合作。如10月24日剛完了的日本圖章藝術家Ippo Tanaka「Thank you for coming into my life」作品展、11月3日至18日香港插畫師Leumas To「好孩子」個展!他們希望Little Thing能夠成為一個不同創作人可以互相分享的平台!
最後,今晚看着第25期「4 In Love With You」,發現錯過了他們的糖果生日派對,幸好Little Thing跟Ai Nakamoto合作出了一系列的產品,有絲巾、絲巾裙、鑰匙扣、兔子包包、4周年紀念禮盒,伴着台北甜美女聲魏如萱的《不允許哭泣的場合》音樂……晚安!
Daydream Nation(2817 6313)灣仔香港藝術中心2樓
作者:Kay & Jing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