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口,大家聽得多。不過在全球電視直播期間,聽到兩位體育明星接連爆粗,就的確比較少聽。上站F1阿布扎比站直播頒獎禮訪問時,一個S字頭和另一個F字頭的粗話不請自來,令所有人都「O嘴鳥」。
冤有頭,債有主。S字頭是來自「冰人」的,F字頭是「1哥」維特爾的。在阿聯酋的頒獎台上,拉高倫剛贏了個人自2009年以來的F1首勝,維特爾則從維修站起步、排除萬難後贏得季軍,繼續領先總成績,他倆都沒有理由要爆粗。倒是艾朗素有理由,因為命運讓他只是追近3分,繼續落後10分。不過,艾朗素沒有這樣做。假如一位NBA或英超球員在直播訪問中爆粗,他肯定會因而受罰。例如:艾殊利高爾上月「只是」在twitter上爆粗鬧英國足總,雖然他同日透過律師發出道歉聲明,並親口向主席致歉,但仍被重罰90,000鎊(約118,000港元)。
可惜的是,國際車聯FIA對此從輕發落。全球有過億名電視觀眾觀看每場F1,但FIA在事發後4天才發信「溫馨提示」車手別再在鏡頭前爆粗,其反應不但遲鈍,而且毫無阻嚇作用。為甚麼不殺一儆百罰款?為甚麼不定下罰則?或許有人覺得公開爆粗是小事、是真性情,或許有人認為懲罰是矯枉過正,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直播爆粗令F1變了一套三級片。為了更好的向大眾推廣此運動,一級方程式最好還是留在一級。
文:陳恩能
電台電視體育主持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