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大放水兼低息環境持續,熱錢氾濫並再湧至亞洲,同一時間,包括歐美、本港上市及以RQFII實物交收在內的三類中資股ETF,近月密密增發基金單位,吸資力度強勁,熱錢兵分三路狂買中資股意圖明顯,似為迎接A股升浪做好準備;今期「投資導航」特意解構各類中資股ETF,務求讓讀者能夠分一杯羹。
港滙近月持續呈強,10月初升勢更見凌厲,兌美元半個月已由7.756升抵7.75水平,迫使金管局多番出手,熱錢浪潮淹至已毋庸置疑。惟市場估計,是次熱錢的目標實非本港,而是要繞道進入內地,據追蹤環球資金流向的EPFR數據,中國股市基金由上半年的大走資,急轉彎變近月的大吸資,截至10月底止,更錄得連續八周吸資,為近三年罕見,累計涉約29億美元,下半年至今吸資32.4億美元。
本報統計本地及外地掛牌的10隻主要中資股ETF,10月至上周三止共增發基金單位多達11.2億個或14%,不足一個半月已合共吸資300億元,當中單計美國掛牌的安碩富時中國25 ETF已佔近四成;港掛牌的A50中國(2823)佔近兩成;近月不斷申請RQFII額度的南方A50(83100)亦佔約17%,成三大吸資主力。
H指上月至今升10%
雖然A股市場至今仍在低位窄幅徘徊,但港上市的中資股已率先起動,H指10月至上周三止累計勁升一成;相較恒指及滬指僅升6%及0.9%為佳,道指期內更跌3.5%,反映資金正由西向東來,追捧中資股。不過,相關中資股ETF期內升幅參差,介乎0.4%至7.8%。
倘以主要中資股ETF歷年增發基金單位紀錄,再配合A股走勢看,會發現基金增發與大市及股價表現並非有必然關係,反而撈底的意圖則非常明顯,更可能是轉角市的先兆。如在美國掛牌的安碩富時中國25 ETF及A50中國,均巧合地在08年下半年起開始錄得吸資,A50中國更在09年重拾升軌時即見走資。相反,在07年大牛市期間,兩基金均未見明顯增發,A50中國更錄得巨額贖回。
小知識:ETF分三類
ETF(Exchange Traded Fund)即交易所買賣基金,發行商會投資於一籃子證券或商品,讓投資者通過ETF來追蹤個別指數或商品的表現。相比傳統基金,ETF有流動性高、入場門檻低及交易費用低等好處。
追蹤指數的ETF可運用三種複製策略,複製指數回報。(1)全面複製︰會完全跟照被追蹤的指數,購入相應股份及比重,令兩者的表現接近相同;(2)代表性複製︰會購入與指數有較高相關性的股份,複製指數回報;(3)合成複製︰會通過衍生工具去模擬指數表現,而在本港上市的合成ETF,都會在其證券簡稱開首附加「X」號標記。
歐美ETF 贏港掛牌基金
除本港市場外,中資股ETF亦有在歐美多地掛牌,以主流五隻ETF計,10月以來累計吸資達160億元,部份增發基金幅度,較在港掛牌的還要高,反映外資對中資股需求甚殷。
發行基金增1.7倍
以在德國掛牌的德銀滬深CSI 300為例,截至上周三(7日),已發行基金單位達1860萬個,與10月初比較,增長達1.7倍,規模擴張之勁,在中資ETF中數一數二,累計吸資額6.7億元;要數吸資額最勁的,就不得不提在美國掛牌的安碩富時中國25,於不足兩個月時間,累計錄得淨流入達113.3億元,增發單位超過兩成。多隻ETF持倉,均以中國移動(941)為主力,其中安碩MSCI中國持股比例達10.1%。
值得留意的是,歐美上市的中資ETF,在今浪狂潮升幅明顯跑贏在港掛牌的基金,其中在法國掛牌的領先中國企業ETF,10月以來累計升幅達11.1%,表現較香港掛牌的ETF僅1%至3%好得多。
本地薑A50重倉金融股
本港散戶最熟悉的A股ETF,非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的A50中國(2823)莫屬,但值得留意的是,A50中國屬於合成ETF,即透過金融衍生工具去追蹤指數表現(詳見小知識),所以基金價格與指數走勢,不時會出現偏差。
平保佔8.5%最高
根據彭博資料顯示,A50中國透過衍生工具所染指的中資股,包括多隻金融股,當中又以平保(2318)比例最高,達8.5%,其次為招商銀行(3968),比例為6.3%。同屬合成ETF的標智滬深300(2827),最重倉的同樣為平保(3.3%),緊隨其後的分別為民行(1988)及招行(3968)。
A50中國近期經常打入10大成交榜,翻查資料,自10月以來,基金共增發單位8.3%,吸資達60億元,反映資金持續流入,同期標智滬深300則相對遜色,吸資金額僅2.2億元。股價方面,兩基金近月分別升3.3%及2.5%,跑贏A股。
南方A50上月吸錢53億
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流通量日益增加,相關產品需求亦有增無減,近月便有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A股ETF在港上市,人民幣及港元計價兼備,讓投資者有多一個選擇曲線投資A股。
投資實物股票追蹤A股
除以人民幣作交易貨幣外,在港上市人民幣ETF與A50中國(2823)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全屬實物ETF,即透過買入一籃子股票,追蹤A股走勢,較後者投資衍生工具更實在。以南方A50(82822)為例,旗下三大重倉股份包括平保(2318)、招行(3968)及在內地上市的浦發行,持股比例介乎5%至8.6%。
資金流方面,10月以來南方A50共吸資53億元(人民幣.下同),冠絕同類型基金,增發單位幅度更達75%;緊隨其後為華夏滬深300,錄得資金淨流入18億元,單位增加幅度為35%。
睇好A股可吼內險股
投資者如想食盡中資股升浪,除染指相關ETF外,內地保險股及券商股也是其中一個選擇,前者持有大量中資股,後者業績則受惠股市暢旺。
普遍持大量中資股
投資收益為內險股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故內地股市表現標青,相關收益亦水漲船高,以平安保險(2318)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止,其持有的權益證券賬面值達932億元(人民幣.下同),佔投資組合近一成,當中又以農行(1288)最重倉,AH股總值達139.3億元,工行(1398)及建行(939)AH股總值亦分別達129.4億及113億元。
不過,由於A股第三季表現平平,亦拖累內險股業績,期內國壽(2628)資產減值損失高達292億元,按年大增近四倍,全季因而勁蝕22.1億元;同期平保錄得盈利21.3億元,按季勁跌73%,投資收益按年亦跌近三成。
另一方面,內地券商股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以一哥中信証券(6030)為例,第三季相關收入急跌32%,與A股交投疲弱不無關係。
《專家看法》
ETF覆蓋較廣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相信不少資金都選擇流入ETF,因為覆蓋範圍較全面,當大市轉向時仍可確保能夠捕捉升勢。而相信ETF的資金,又可以為指數重磅股的股價帶來一定支持。」
增發影響不大
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部副總裁郭家耀
「雖然說不上全部熱錢都流入ETF,但相信仍佔當中一定的數量。不過目前ETF的增發量,相對大市仍算細,影響未見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