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籍英軍出生入死被遺忘<br> 現存1500成員及家屬誓爭居英權

華籍英軍出生入死被遺忘
現存1500成員及家屬誓爭居英權

【本報訊】港英旗的喧鬧下,有一群被遺忘的英魂。一批退役華籍英兵,上周赴倫敦游說國會議員,爭取給予約1,500位同袍及家屬居英權,及追認他們的貢獻。過去155年來,他們為前宗主國打義和團,參與兩次世界大戰、韓戰……但基於政治原因,他們歷史與功勞,卻像今天的「和平紀念日」般,一直被淡忘。 記者:雷子樂

赤柱軍人墳場墓碑的草地上,昨被放置了一批代表「和平紀念日」的木製十字架,十字架是香港退伍華籍英兵樂善會會長程源基剛從英國帶回香港,紀念在戰爭中陣亡的同袍。

程源基上周赴英國與下議院議員Chris Huhne會面,為華籍英兵爭取居英權。

1899至1906年,首批華籍英兵被調到天津打義和團。

1940年,華籍英兵炮兵部隊在赤柱佈防。

赴倫敦游說議員支持

程源基上周剛赴倫敦,與下議院議員Chris Huhne會面,游說他協助華籍英兵爭取居英權。「我哋一共寫咗650封信畀上、下議院議員,收到65人回應,64位都明確支持我哋嘅行動」。
「好多人根本唔知我哋嘅存在!」程源基說,華籍英兵自1857年已為英國效忠,早在1906年已被調派到北京協助反擊義和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10萬華籍英軍,曾被派駐到法國的戰場,主要負責修路、修坦克、建戰壕等,估計最少有二千至二萬人在當地陣亡。
提起抗日戰爭,香港人會記得東江縱隊,卻很少人知道香港淪陷後,有一群仍在奮力抗日的華籍英兵。程源基憶述,1941年12月駐港英軍向日本投降後,約160名華籍英軍表示願作戰到底,他們先潛伏到廣西的英軍情報基地,其後被編成「香港志願團」,先到印度受訓,再被派到緬甸與日軍作戰。
50年代的韓戰,也有華籍英兵的身影。「當時曾諗過要派華籍英兵上前線,但考慮到兩邊陣營都有中國人參與,最後決定做後勤支援,主要負責運送物資。」二戰後,百廢待舉,華籍英兵有一隊「騾仔隊」,為新界人運送物資,鋪橋修路。90年代,一隊華籍英兵更曾被派駐到塞浦路斯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程源基相信,這是首批華人參與維和任務。

1991年,華籍英兵到塞浦路斯執行聯合國維持和平任務。

盼事迹刻上英軍歷史

百多年來為英國人上前線、肩負防務責任,但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英國政府卻推行「計分制」,只給予其中500位官階較高的華籍英兵居英權,程源基此行正是要為餘下1,500名同袍及家屬,爭取應有的權益。「我哋係英國嘅正規軍人,一直係納稅畀英國政府,居英權,係我哋應得嘅嘢!」通往白金漢宮的石柱上,都刻有英軍在每一場戰役上的歷史,以作紀念。程源基表示,下一步,會再爭取英國政府,將華籍英兵的戰爭史,刻在這條通往歷史的大道。

一次大戰期間,最少有2,000名華籍英兵客死異鄉,圖為法國其中一個墓園。

香港華籍英兵大事記

1857年
英軍派出華籍軍人到印度平亂

1899-1906年
被派到天津、北京打義和團

1916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十萬人被派駐到法國的戰場,負責建防空壕、修路、修坦克等,估計最少2,000人陣亡

1941-1944年
參與抗日戰爭,直至香港淪陷,約160名華籍英兵被編成「香港志願團」,1942至44年被派到緬甸、馬來西亞打日軍

1950-1953年
韓戰期間,部份華籍英兵被派往戰場主要負責後勤支援

1972年
觀塘雞寮山泥傾瀉,曾出動救災

1990-1991年
一隊華籍英兵被派駐到塞浦路斯聯合國維和部隊,相信是首次有華人參與維和任務

1997年
香港回歸,英國只給予約500名華籍英兵居英權

資料來源:香港退伍華籍英兵樂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