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李德能在誠品書局的一角,拍了一張照片上載至Facebook,寥寥數語:「一間誠品幾層高,運動圖書只得一個小角落,還要跟『嗜好』兩份分,要培養體育運動成為文化。路,還很遙遠呀。」體育書籍在香港的書店屬於「限呎地」,沒辦法,簡單供求問題,香港地寸金尺土,閱讀的人少,書局當然不敢貿然冒險。
「限呎地」這詞源自房屋政策,自由市場不應受干預,但樓價飆升,欲上車的人能力有限,為解決住屋問題推出限呎地,蚊型單位可以較便宜價錢推出。不過發展商包裝成「精品豪宅」,結果蚊型戶呎價高企,新樓入場價也推上七、八千元一平方呎。
限呎地的推出,會使未來的體育運動發展受到更大的障礙。新婚夫婦置一個400呎的單位要300多萬,低息分30年供,夫婦倆也不敢失去工作。生小孩供書教學?太奢侈了吧!「培養」要從小開始,但連生育念頭也沒有,從何開始?而且空間對於運動體育發展,就有如呼吸中的空氣一樣,既無形又不能或缺;居住的空間狹小,想像空間相對被削,於是惟有拿着手機在家中做低頭族,玩玩遊戲apps當運動。
要培養體育運動成為文化,營運商沒責任,政府沒遠見,惟有靠自己!想買的書坊間沒有,到網上購,看完再借給朋友看,一傳十,十傳百。為了走出這種限呎地,路不怕遙遠。
文:龍華琛
有線體育主持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