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來時2:爛頭營 昔日笑聲

山山來時2:爛頭營 昔日笑聲

大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爛頭營散落山頭,風景隨四季變化。在面書裏找到「Lantau Mountain Camp小組」,小組聚集了一群在大東山度過快樂童年的人,當中大部份人已離港,翻閱一張張舊相片,足以勾起幾十年前的美麗回憶。

記者:陳慧敏

攝影:周旭文、部份照片為網上圖片及由受訪者提供
模特兒:Winki、浩庭@Pure Models

四十年代:考察日軍軍情

要到大嶼山大東山爛頭營,可從伯公坳行天梯直上,腳程快個半小時可登山頂,若由梅窩出發走斜路較輕鬆,但路程長達三四小時。現在我們上山,旨為遊山玩水或拍攝芒草美景,現住美國的Donald,卻在此度過一世難忘的快樂童年。
透過Email訪問Donald,他今年八十歲,爸爸是當年美軍戰略員Merrill S. Ady,講起那段日子,他笑到咭咭聲:「我1932年生於廣州,然後去了香港,待到1949年才走,當年很擅長說廣東話,但現在都忘了。那時我們叫爛頭營做『Laan Tau』,有挑夫幫忙運石頭上山建屋,也可請他們幫忙搬運行李。」在他成長的四十年代,他們叫這些石屋做「Shack」,即棚屋,面積很細小,除了睡覺,他都跑在屋外;到七十年代,很多人都改口叫「Cabin」,想是好些棚屋已經修整得更大更設備完善。
他回憶:「雖然當年爸爸不說,但我猜到他做甚麼,他經常在山上接見游擊隊隊員,聽他們報告日軍位置與活動,他一直做到五十多歲,還整天在山頭之間行來行去,大嶼山當年可以遠觀珠江,是觀察日軍動態好地方。」他在香港的十多年,住過沙田、長洲、九龍、香港,經常上爛頭營暫住,最長一次在山上住了五個月,每天跑山游水和追逐水牛,試過有次想搬隻小牛回家,但牛太重,路太斜,失敗收場。他的小屋就是大東山山頂那一間,舉家離開後,他爸爸交給一對香港夫婦管理,並把小屋漆成全白色。「爛頭營是我最懷念的童年回憶。」去年二次世界大戰七十周年,Donald回港住在赤柱拘留營:「記得當年住過的沙田只是條冷清清小村,去年回來,嘩,香港簡直變成『Backside of the Moon』,好多人!」現在他已無力上山,只好在赤鱲角新機場遙望童年點滴。

大東山山頂小石屋,Donald在此度過快樂童年。

七十 年代

七十年代的天空特別藍,想找泳池,可從一號屋往山腳走。

水池好難找,且秋冬多數乾水,大抵水源豐,水池附近長出最多芒草。

 

孩子們戴牛仔帽,騎小牛比賽。

小朋友統山跑,無拘無束。

今日

秋日,山頂長滿芒草,小石屋像浮在草海上的一個個小盒子。

這是11號屋,門前有個巨型日晷,好易認。

山路雖崎嶇,但一般人也應付得來。

 

今日隨着政府清理,山上少了好多水牛。

相可以影,但請別破壞環境。

七十年代:滿山歡笑聲

從面書「Lantau Mountain Camp」小組裏,也不難窺探到Sarah Nielsen Boyd的美好回憶。
夏天,山上常有教會活動或家族宿營,一群小朋友在山上開懷放暑假,大家在屋裏開心唱歌,來自各國的小朋友今日在Facebook相認,Sarah有留言憶述:「太多美好回憶!記得大家一起在泳池邊找化石、搖鈴呼喚同伴到食堂吃飯,食物好粗糙。山上又凍又大霧,山路對小朋友而言是永無休止的,還記得1971年十號風球露絲襲港,我們用毛巾纏頸及屁股,在風中狂跳,讓風把我們吹起來,像飛一樣。」山頂甚麼都沒有,但風風雨雨對在這裏住過的人來說,全是甜美回憶。除留言外,「Lantau Mountain Camp」小組還上傳了很多珍貴舊相片,讓我們窺探到七十年代的大東山模樣,原來那年頭的孩子們還可以比賽騎小牛,晨早起來應該聽到水牛叫聲;1970年,甚至有直升機花十五分鐘把行李及物資由香港運上山頂,更有郵差每日兩次送信派信,但大嶼山有時天氣不佳,直升機飛近了卻不能降落,讓人眼睜睜望着它掉頭回航,失望透頂。(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4026163991/)

今日:難為了義工

究竟爛頭營因何而來?暫時仍眾說紛紜。
一份1940年描寫爛頭營歷史的英文報紙說過,爛頭營是教會在二十年代興建的,專給外國人躲開海邊濕熱天氣,作避暑之用的營地。而「爛頭營義工團」發言人Jacky Lee則說:「以中文大學歷史研究系幫忙研究所得,浸信會在1922年時以一元跟香港政府租地,由東涌原居民用半年時間,慢慢搬運建材上山興建給修士用的。」據說初期的小屋很小很簡陋,床是摺叠式的,雜物都掛在天花板,節省位置。

石屋尚算企理,好些還有床鋪。

早幾年登山,義工團發覺好些石屋已變得霉霉爛爛,花幾年時間整修後,現在石屋看來乾淨企理了許多,窗戶修好了,有床有廚房有洗手間,但因為水源全來自蓄水池的雨水,故洗手間貼着「小便讓它濃,大便即刻冲」標語,提示人們節約用水。早年,義工團以每晚約$200租給宿營友,近日暫停,詳情還待義工團網上公佈。不過,無論你是露營友還是宿友,即便一個膠樽一個膠袋都請帶走,採訪時走過18號營,營地居然留下三大包垃圾,在開揚天氣下仍散發惡臭,幾小時艱辛路程,誰還有心有力替你清理?(爛頭營義工團: http://www.facebook.com/pages/Walker-Sunsetpeak/144073412310167)

石屋雖有簡陋廚房,不過建議自備生火用具及餐具。

龍友勝地

昔日滿營歌聲的日子已經不再,但大東山歷年不乏遊人,兩年前陳奕迅上大東山拍攝EP《Taste the Atmosphere》封面後,大東山更變成「陳奕迅山」,多了好多龍友上山覓靚景,11月滿山芒草的畫面,確實好正。

浪漫滿天星:
Will由今年8月至今,登上大東山超過15次,拍下漫天銀河:「我們處於北半球,以6至8月賞的銀河最壯麗。」( http://www.facebook.com/willcho.colate)

白浪芒海
Mr.T.i的作品,山頭變成芒草海,相片所見是13號營,秋冬想拍攝到落日背光效果,就得在下午三時多拍攝。( http://www.facebook.com/Mr.T.i.ma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