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港樂」換Logo搞出五宗罪 - 周凡夫

蘋果聲色:「港樂」換Logo搞出五宗罪 - 周凡夫

乘着新總監梵志登上場暨國慶音樂會舉行的儀式,「港樂」出其不意地宣佈採用新logo,但為「粉絲」帶來的並非驚喜,而是不滿甚至憤怒!fb上幾乎全是負面反應,有指新logo「kitsch(庸俗)」亦有人質問「為何要剔除有中國文化代表的龍頭?為何要在龍年樂季踢走代表中國人的象徵動物呢?」甚至有人問:「龍年去中國化,拆掉樂團的龍頭標誌,究欲為何?」至於英文名字的更改,更有人認為「英文名 HKPhil一定是去殖化!但好美國化,遲幾年可能就變成 HK Philharmoniker!」很快更出現「Bring Back the Previous HKPO Logo」的群組,形成一股準備長期「作戰」要維護樂團「龍頭logo」的力量!

低音譜號龍頭Logo有來歷

網民反應之激,讓樂團有關人等不得不盡快作出補救,解釋更改logo的來龍去脈,務求能將這股意想不到的意外之火撲滅!logo牽涉樂團形象,已建立形象的樂團,更改logo必然極為慎重。
港樂業餘時期,和職業化初期,曾使用過兩個logo,最早用的一個以幾個有如英文字母的符號組成,有如長方形的印章。另一個用了較長時間的則有兩個特點:五條平衡直線代表五線譜,整體看來像個指揮家,但與1978年世界杯足球比賽,及九龍一間體育用品公司的兩個商標卻很相似。至於「低音譜號龍頭logo」,於1982年9月新樂季正式採用,至今正好用了30年,可以說見證了港樂走過成長壯大的階段,是今日大量樂團粉絲的美好集體回憶。
當年改用龍頭logo主要是因為樂團於八十年代初經歷過「董麟風波」所造成的一系列負面事件,使樂團陷於低潮,為求振奮樂團,打造新的形象而進行。為此,當年便採用公開比賽方式來為樂團尋找新logo,經過五位評審多個月來的討論,當年樂團主席郭志權的永安集團所贊助一萬元獎金,終於名花有主,入圍五位各得1,000元,取得頭獎5,000元的,便是創作龍頭logo的黃明輝。

棄掉龍頭樂團罪過罪過!

相較三十年前後的兩次logo更換,便可以見出今次港樂改換logo,最少犯了五宗「罪」。首先是樂團經過迪華特八年的「強勢」訓練,水平形象都不差,根本便不應自拆「招牌」。其次,更改logo竟然說是樂團revival(復興),那無疑是否定了過往七位總監,特別是迪華特的功勞,自然讓好些粉絲憤怒,為此,樂團才急急改為renewal(更新),算是「從善如流」了。
第三是新logo寓意為「勾勒出指揮的動作,指揮提起指揮棒時,猶如揮動着魔法棒一樣,創造和建構出無數令人振奮、富足和沉醉的音樂體驗」。幾乎可用於任何有指揮的音樂團體中,表面且單薄。相較龍頭logo既有中西融滙,凸顯樂團獨特背景的意義,還有「龍頭樂團」的相關形象!不保留舊logo的意念含意來創作新logo,極為不智。
第四在全不公開的情況下,以「保密」方式來進行,便難以和公開比賽方式產生的龍頭logo所獲得的廣泛認受性相比,可見改換過程有欠慎重,欠缺周詳考慮。
第五,龍頭logo的創作費用,由商業集團贊助。這次新logo由國際知名品牌諮詢公司朗濤(Landor Associates)提供,費用必然不菲。雖然事後樂團解釋合作條件,部份酬金改為送贈該公司贊助樂團的Maestro Circle會籍一年(即部份酬金以贊助方式代替),但這次更換logo實際開支多少,至執筆時樂團仍未能提供。
這五宗罪在梵志登年代甫開始便出現,更換logo要為他上場造勢的主觀願望卻成為負資產,樂團管理層實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