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br>市況弱用荷蘭式降價拍賣

話你知
市況弱用荷蘭式降價拍賣

眾多的競價方式中,最受本港普羅大眾所熟悉的是「英式拍賣」的加價拍賣,名為「荷蘭式拍賣」的降價拍賣,則較為少見。

源起鬱金香拍賣

荷蘭式拍賣較常見於一次過拍賣或標售大數量物品時採用,源起於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拍賣市場,當時規定是成交價定在最低出價,而叫價高於成交價者,均有權認購鬱金香。因此,其基本原則亦是價高者得。該降價拍賣方式經演化及改良後,由最簡單的無底價或有底價拍賣,物品拍賣價,由高至低遞降至第一個人承接的價格,或其出價高於底價,便即成交。至於改良版則由賣主設定物品底價,當降價至有人承價後,即採用英式拍賣繼續進行,至承價最高者得。當然,如低於底價仍無承接或未到物主心底價格,物品可被收回。由於本港物業市場一向以英式拍賣為主,在97年樓市高峯期回落入市信心弱,曾一度引入這種拍賣方式並大受歡迎,那時以銀主盤拍賣居多,因那時物業超跌引致資不抵債,銀行為免樓財兩失,要錢唔要貨。因此,該方式又被標籤為市況或出售物業質素差時,為營造氣氛才使用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