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成長路:動作協調障礙評估

青葱成長路:動作協調障礙評估

幼兒一般到了約三歲便能夠自行踏有輔助輪的單車,倘到了四歲多仍有困難,並且學習一些要求協調及平衡活動,如踏單車、跳繩、游泳球等,總是力不從心,平時又「論論盡盡」,容易跌倒的話,家長要留心,因為兒童可能有「動作協調障礙」。
這些兒童在學習和自理表現也會差強人意,例如上課時欠缺專注力、抄寫時會較為緩慢和字體潦草、進食時容易將飯餸掉下、扣鈕及綁鞋帶有困難、心理上多是被動、自我形象及自信心薄弱等。由於此等症狀要到小學階段才會較明顯,所以很多家長都會不以為然,還以為孩子無心向學。
家長要注意他們的智能都是正常,但障礙是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消失。然而透過全面性發展性評估,可以及早找出失調的原因,繼而作出針對性的訓練,否則對兒童的成長有深遠影響。研究顯示兒童接受訓練後,無論在自理或學習上的表現都有明顯進步。
動作協調障礙評估十分全面,以踏單車為例,物理治療師會採用不同的評估工具,找出幼兒未懂踏單車的原因。例如若幼兒的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弱,坐在單車上就難以持久維持姿勢挺直,關節感及肩膀肌力不足,也會影響手握軚盤的穩定性,控制不到軚盤,手眼協調、腳眼協調、雙側協調、交叉協調差均會未能適當地控制肢體,如控制軚盤轉彎、停頓等。因應評估的結果,物理治療師會為兒童設計改善腹背肌肉力量、肩膀力量、肢體位置感覺、臀部力量、平衡、動作計劃、模仿連串動作、協調能力、空間距離及方向感等訓練活動,從而改善兒童的體能發展及協調能力。

撰寫: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陳綺華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