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稱香港後院傳負債16億<br>樟木頭瀕臨破產

曾稱香港後院傳負債16億
樟木頭瀕臨破產

【本報訊】港商逃離,港人絕迹,早年靠港人資金大肆發展的「小香港」東莞樟木頭鎮盛傳或瀕臨破產。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當地隨機調查的五個社區中,全部都出現入不敷支情況,而東莞政府辦公室官員就坦言,「即使樟木頭有十幾億負債也不出奇」,但就不肯確認金額是否就是早前媒體報道的16億人民幣。
記者:黃尹華

本報亦致電樟木頭鎮政府詢問其債務情況,工作人員表示「需作進一步了解」,但至截稿前仍未回覆。位於香港與廣州之間的樟木頭鎮,在九十年代曾為港人熟知,風光一時無兩。九十年代初整個廣東省在香港售出的樓房中,近三分之二來自樟木頭鎮,多年來已累計向港人出售四萬個商品房,高峯時曾吸引近15萬香港人在此長住,超過當地3萬的本地人口,令樟木頭變身「香港後院」。

房地產爆煲 港人劇減

但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樟木頭樓市一落千丈,近年已極少港人在此投資置業。《第一財經日報》引述當地的士司機稱,「現在很少拉到香港人,如今在樟木頭的香港人,起碼少了80%。」當地有幹部分析,工業發展帶來的污染令樟木頭居住環境越來越差,再加上香港經濟不景以及人民幣升值,相信是令香港人對這個「後院」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而2008年金融海嘯更對樟木頭經濟帶來致命打擊,當年在樟木頭的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業,港資上市公司合俊(2700)於2011年業務重組並轉換了管理層兼改名為格林,其後突然倒閉,消息震動全國,隨即掀起港資企業倒閉潮,當地經濟至今未能回復元氣。業內人士估計,當地最高峯時有多達600多家港資企業,而據樟木頭港商會最新9月會訊資料,該會目前只有62家企業會員。

廠房靠收租 前景堪憂

房地產爆煲後,多年來樟木頭經濟都是靠廠房收租為主,樟木頭鎮鎮委書記李滿堂曾坦承,「這種租賃型經濟的確令經濟增長乏力」,他表示,工廠的倒閉導致收入減少,而東莞基本上沒有其他的經濟增長點,這種單一的經濟來源在近年經濟形勢面前不堪一擊。事實上,前些年大躍進式投資先使未來錢,再加上未能適應經濟轉型,作為「世界工廠」樣辦的東莞,屬下多個鎮都面臨債務危機,除樟木頭外,常平鎮和石排鎮早前亦被媒體爆出債台高築,隨時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