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筆者感嘆世上還能夠有更加反智的書嗎?然而讀了該研究所另外一本奇書《香港藍皮書》之後,才發現原來真的有!
《香港藍皮書》指,目前香港的不穩定因素是「社會有走向西方民主、議會制度的趨勢」,更舉香港中文大學作為例子,指摘中文大學開辦的通識教育已經被外國勢力掌控,致使大量「西方普世價值」入侵。對於浸大的指控,中大發表聲明反駁,認為其對該校通識教育作出子虛烏有的批評,有違學術原則。另外,該書又建議政府各部門的常任秘書長的任命須由中央審批以及人大可主動釋法,進一步破壞「港人治港」制度,引來各方反對。
連中大亦要求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收《皮》」,此研究所的質素可見一斑。《中國模式》批評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歌頌中國無私、進步、團結的執政集團,《香港藍皮書》進而指摘香港的民主化進程是不穩定因素,更陰謀論地認為是西方普世價值入侵的結果,這樣的思維當仍舊停留在冷戰時期。從《中國模式》到《香港藍皮書》,當代中國研究所一以貫之地高舉路線鬥爭、敵我矛盾的大旗,逐漸形成一套反對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的論述,只差號召廣大香港愛國同胞發動「文化大革命」來打擊「資產階級反動派」。
美國學者薩義德曾經在其名著《知識分子論》中說過,知識分子的天職就是對權力說真話,獨立於權力核心以外,始終保持「局外人」、「流亡者」、「攪擾現狀的人」、「邊緣人」的狀態。但是,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則似乎與權力核心惺惺相惜,是否甘心就此收《皮》實在難說。聲名遠播的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更於十月獲得愛國人士王惠貞捐贈五百萬,再接再厲計劃推出據稱長達十四卷、三百萬字的《香港通史》。未收《皮》,又玩《史》,該研究所恐怕又會貽笑大方了。
利奧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