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喬布斯命 無特定病徵<br> NET個案激增專襲中年婦

奪喬布斯命 無特定病徵
NET個案激增專襲中年婦

【本報訊】蘋果教父喬布斯去年死於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令公眾開始認識此病。本港的病例近年也有上升趨勢,其中胰腺及消化系統神經內分泌腫瘤,更由04年的39宗個案大幅增至09年的88宗,上升逾一倍。有外科醫生指,生長此腫瘤未必有特定病徵,病人可能只會出現腹瀉及低血糖等症狀,容易被誤診及延誤治療,病情可被拖延五至七年。 記者:鍾麗霞

神經內分泌細胞遍佈不同器官,負責接收神經傳遞訊息,再發放荷爾蒙訊息,一旦這些細胞異常增長,便會形成腫瘤,也可引致人體的荷爾蒙水平失衡。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出現位置包括肺部、胰臟及腸道,而甲狀腺、周邊神經系統及泌尿系統也有機會生長。神經內分泌腫瘤專攻中年女士,但醫學界暫未知成因。外科專科醫生盧寵猷表示,生長了此腫瘤未必有明顯症狀,病人或只會出現腹瀉、間歇性腹痛、低血糖及意識混亂等病徵,容易令人誤會是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

2)腫瘤已局部轉移。

3)腫瘤已遠端轉移,由小腸(下圓圈)轉移至肝臟(上圓圈)。

資助計劃助夾心階層病人

胰腺及消化系統神經內分泌腫瘤個案近年急增,他指出胰腺除具有消化食物的功能外,也有內分泌細胞分泌胰島素等荷爾蒙及調節血糖功能,若細胞出現變異,有機會惡化至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他表示曾有一名中年女病人,三個月內暴瘦30磅,但身體機能及胃口等均正常,並無特別病徵,到求診時只有約95磅,檢查發現有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接受手術切除後,體重逐漸回升至約114磅,但手術後六年出現腹膜及左邊腎上腺轉移,目前正接受治療。
現時手術切除腫瘤是首先會考慮的治療方法,但若腫瘤太大或已擴散,未必適合做手術,需以藥物控制,近年標靶藥物「口服多激酶抑制劑」證實能有效殺死腫瘤。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推出資助計劃,協助患上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夾心階層病人,使用口服多激酶抑制劑Sunitinib治療,首階段資助20名病人,預計資助額約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