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演戲,是一門學問 - 甄詠蓓

蘋果聲色:演戲,是一門學問 - 甄詠蓓

他,在娛樂圈打滾了幾年,最近來跟我上堂學演技。他告訴我,前陣子與一位圈中前輩聊天,談到正在學習演技,那位前輩卻大潑冷水:「演戲哪用上課?拍多些戲,NG多了就會懂,若能在TVB捱上十年八載,甚麼影帝也熬出來吧!」娛樂圈從來就是各師各法,人人無師自通,只要功多藝熟,甚麼影帝、影后也是這樣磨練出來。

「那你為甚麼來跟我上課?」眼前的這個年輕演員,跟影帝之路還相距甚遠。「我最初也以為演得多就會好,但卻越演越迷失」。不錯,有些人以為演戲就是識做表情,激動時要聲嘶力竭、七情上面、演悲情時要灑幾滴眼淚,這就是好演技。但其實這只是一些搵食伎倆,電視劇集就往往最多、最濫,沒甚麼深度可言。「那你知道,學演戲是在學甚麼嗎?」他呆呆地看着我,不懂回答。
我想,很多人其實也是一樣,不知道「學戲」到底是甚麼的一回事?其實,一個演員首先要學的,就是「認識自我」。上天創造我們,每個人也是不同的,高矮肥瘦不一,性格喜好也各異,加上成長背景、教育情況不同等,造就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每個人所愛的、所恨的、憤怒的、哀傷的也不盡相同,反應也不一樣,例如某人傷心時會失聲痛哭,另一個卻把傷痛隱藏起來;這個人在憤怒時會破口大罵,那個卻會手震心跳又口震,欲言又止……
所以學習演戲,就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戲劇練習來認識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後加以發揮,例如某某有幽默感、反應很快,他可能是個演喜劇高手;另一人很細膩敏銳,他便傾向演內心戲,容易捕捉角色的心路歷程。當然,過程中也會發現很多缺點,例如咬字不清、動作僵硬、身體不協調、粗枝大葉等,重要是加以改善,就能運用自如。打好這些基本功後,下一步才能談得上演繹不同角色、不同的戲種。
我喜歡用一個比喻,若說演奏家是要透過他的樂器來演奏,畫家就以畫布和顏料為表達工具;那麼演員又如何呢?他的樂器和工具又是什麼呢?答案就是:他自己。一個演員的身體、感情、思考、聲音就是他的樂器,透過這些來呈現角色豐富的情感世界,演繹劇本所賦予的動人故事。試想想,一個演員若是連自己這件樂器也駕馭不到,時而甩拍子、偶然音色失準,他又怎能演繹一些感動人心的角色呢?
所以,對我而言,演戲不只是做些表面功夫,而是一門學問,是需要不斷去鑽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