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前幾天在網上雜誌《Slate》發表文章,指假若美國大選開放讓全球各地的人參與投票,奧巴馬肯定大勝羅姆尼。他認為外界相信羅姆尼上台意味小布殊的路線復辟,包括在外交上重回冒進及單邊主義,加強擴軍,輕言出兵干預別國等。不過,Stiglitz也承認,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對美國大選一點影響力也沒有,只能坐看美國人作決定,再想想如何面對可能出現的變動及後果。
Stiglitz的政策立場向來較接近民主黨及奧巴馬,他對羅姆尼的批評不一定公平,也不必全盤接受。但Stiglitz慨嘆全世界都必須接受美國選民的選擇及分擔決定的後果卻是千真萬確的事。
儘管不少分析家都說美國國力漸衰,世界正從一國獨大變成多極世界(Multipolar World),甚至指中國在國際影響力上已開始跟美國平分秋色;實情是美國仍然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她改朝換代的話將會對全球政經秩序有深遠影響,從日本到歐盟到中國的數以十億計民眾也只能被迫接受美國換領導人、換路線的影響。
改變經濟政策後果嚴重
別的不說,單是經濟政策的變動已足以令全球頭暈身熱。目前奧巴馬政府的政策仍以刺激經濟,促進就業為主,削減赤字則放在次要位置。一旦改朝換代,羅姆尼及共和黨執政,政策取向便會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削赤變成第一優先,美國政府肯定進一步削減開支,就業情況短期內惡化,衰退加劇。要知道全球經濟正處於衰退邊緣,增長乏力,極需要各種各樣的提振經濟措施。要是美國這個全球經濟龍頭反而來個緊縮政策,削弱經濟增長;所有倚賴出口的經濟體包括中國、日本都將受害,把全世界拖進更深的衰退中。
經濟變調固然後果嚴重,外交路線調整更令其他國家擔心。以中東為例,當前有兩大火藥庫,其一是敍利亞亂局,其二是伊朗核危機。目前美國政府在這兩個問題上以守勢及維穩為主,盡力以外交及政治壓力處理,避免事態不可收拾。假若美國民心思變,讓新領導人上場,整個外交佈局便會改變,對敍利亞及伊朗的態度極可能變得強硬,例如支持以軍力、武器支援敍利亞反抗軍,例如支持甚至協助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只要出現這樣的轉變,整個中東地區將會登時大亂,內戰擴大及激化,平靜多時的邊界重新變得緊張,更多區內國家被迫捲入軍事衝突……。
小布殊2000年當選的時候,沒有人料到這位支持度不過半的總統會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動。今年大選不管美國人作甚麼選擇,全世界還是要為他們的決定「埋單」!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