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桌上綠潮流

BIG SPENDER:桌上綠潮流

【FINE LIVING】新界東北要發展成新市鎮,天然的龍尾灘也要人工化,香港這個城市沙漠,彷彿與自然環境越走越遠;室內一點綠,是自我調劑的唯一辦法。紫羅蘭、仙人掌、長春藤都太普通了,由日本人栽培的新品種才是今日桌上的潮流。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

植物一向與日本文化有着緊密的關係,沒有一個日本傳統家庭是沒有擺放盆栽植物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家庭煮婦是不懂園藝的。專業園藝師會不斷鑽研新品種,如僅約半米高的石筆虎尾蘭及幼枝苦參槐樹,便是從日本農場鑽研出的獨有品種,但日本盆栽植物像他們的米,產量不多,單是留給國內人民享用都不夠,更遑論出口。
家族經營花卉批發「興發鮮花」逾30年,蔡冠球每年會到日本花卉交易會三、四次,請求農民及批發商將植物賣給他,每逢蔡冠球到日本買貨回來,在網站公佈到貨日期,到貨當天一班盆栽迷便會齊集店舖,不等店員開箱就自行打開貨箱揀貨。周潤發太太、謝寧及林海峰等也不時跟蔡冠球買室內植物,「林海峰好有心機種,但經常笑說買回家後,盆栽很容易謝。」採訪當日,就碰上經常到花店打躉,迷上種植十多年的楊先生,「玩新品種才有挑戰性。」

日本矮化培植

看見一盆手指造型、外形有點像蘆薈、但葉身是圓形的植物,原來它是龍舌蘭科的石筆虎尾蘭,常見的石筆葉高逾一米,圓棒葉直徑約三厘米,蔡冠球說:「這新品種是經日本農民矮化培植,僅約數十厘米高,而圓棒葉的直徑則增粗至五厘米或以上。」看來弱不禁風的有日本苦參槐樹,相比店內較粗枝及豐盛葉子的東南亞品種,這種日本苦參槐樹,樹枝纖幼,樹葉稀疏,但卻構成另一種凄美的意景,「幼枝、密集的『之』字樹枝是日本種的特性。」
日本人着重美觀,盛載植物的花盆也甚考究。城市污染度高,最適合放一盆植物界清道伕虎尾蘭,配一個竹炭製的花盆,便可24小時全天候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對室內空氣起淨化作用。「虎尾蘭粗生,淋吓水,即使用竹炭也可以生長。」
不過,最吸引我視線的還是那些將多種不同植物組合在一起的玻璃盆栽。那是十多年前蔡冠球到荷蘭報讀為期五星期的花藝課程,學習花藝與植物的配搭所得的成果,「這種盆栽追求形態佈局,生態環境相若的植物才可放在一起。」其中一盆萬年松及翠雲草,兩者都是原生於山間石隙濕潤的環境,用噴水壺噴在表面就可養殖。
在堆填區的辦公室,一桌都是枯黃的植物,蔡冠球說:「辦公室既沒有陽光,也沒有新鮮空氣,不太適合種植的,到周末、長假期帶它們回家打理會較好。」聽了後甚感失落,以為他會教我落甚麼肥料營養便可,看來空氣流通的環境與悉心呵護方是種植的不二法門。

花粉熱鮮花禮品
電話:2397 0668

【日本苦參槐樹】

日本苦參槐樹幼枝、樹葉稀疏,『之』字樹枝幼細的線條極具形態美,配上較肥滿的肉質植物(抗旱或耐熱的植物,其根、莖特別肥大,利於儲存水份,如仙人掌),更顯苦參槐樹的弱不禁風。
每盆$1,380

【日本萬年松與翠雲草】

日本萬年松及翠雲草原生長在山澗石隙中,使用玻璃罩蓋住,可保持原始的濕潤生態環境。加上小石頭與碎石,像是望着小山丘,心情豁然開朗。
每盆$1,680

【虎尾蘭與石蓮】

竹炭有助吸收空氣中的異味,加上植物界清道伕虎尾蘭,對室內空氣起淨化作用。手造黑色竹炭盆與虎尾蘭,整盆約10厘米高。黑色竹炭盆虎尾蘭,每盆$420
灰白色竹炭盆石蓮,每盆$745

【石筆虎尾蘭】

經日本農民利用陽光、肥料及泥土的天然改造,將高大幼身的石筆,培植為矮小及圓棒葉。約經過五年培植,才栽種出這盆約半米高的石筆,需吸收陽光,每三、四周澆半杯水。
每盆$4,880

【馬來西亞蘇鐵】

較高大的馬來西亞蘇鐵,配上矮細的荷蘭肉質植物,如景天、蘆薈、佛甲草及石蓮,擺在耐水性高的天然實木盆上,像是室內的綠洲。每盆$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