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抗爭 抵抗入侵 - 孫進

聯合抗爭 抵抗入侵 - 孫進

龍尾泳灘、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國民教育、雙非、自由行……這些問題,消耗了港人整年的政治能量,睡不安寐,食不知味。奈何政府一意孤行,港人必須據理力爭,防止奸計得逞。但近日情況,顯示上述抗爭,港人皆陷入劣勢。長此以往,港人家園盡毀,乃不日之劫。港人必須改變策略,以保存香港。
首先,再次重申,上述議題,成因不同,但根源同理。即中共意圖控制香港,以政治經濟手段,以及人口優勢入侵香港。港人抗爭時,理應梳理其中脈絡,加以結合,擴大抗爭的範圍和人數,向政府施壓。現時市民在各戰線與政府周旋,分兵太多,未能專注,令港人事倍功半,政府有機可乘。筆者曾在九月初,參與在添馬公園的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集會。當時,學民思潮正在下方的政府總部絕食。如雙方能合作,聯手出擊,必能威懾政府,令更多人受惠。但到現時為止,雙方仍是各自為戰,殊為可惜。
另一問題,就是主事者的處事方式。港人知道政府陰險,卻少有察覺每次抗爭之功敗垂成,主事者責無旁貸。自反高鐵開始,一批社運人士總是高踞運動的領導席。但觀其行事,竟是行禮如儀,無心取勝。結果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每次抗爭,在聚集各方支持後,這些主事者並未以此堅持要求,使政府屈服。反倒是自我滿足,高呼一輪「公民社會勝利」後,便把運動解散。當別人批評他們一事無成時,他們反而指摘批評者,稱其未有參與運動,無資格批評。結果,是好不容易聚集的公民力量就此虛耗,然後就像陳惜姿所言:「校本自決比之前(建立國民教育)更差。」一場抗爭下來,結局竟是政府得手。政黨敗選,主席尚且要辭職謝罪。這些社運人士虛耗港人光陰,屢戰屢敗,不聽勸告,竟敢尸位素餐,實本土抗爭之大患。
當政府公然稱,港人不滿自由行非主流意見,又無限制大陸移民。港人要對抗這場人口和經濟入侵的唯一方法,就是將所有抗爭聯合起來,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迫令政府行事。如此,方能解除困境,保衞家園。

孫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