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駱駝移動圖書館 - 西西

蘋果樹下:駱駝移動圖書館 - 西西

在非洲肯亞東北省的米迪迪亞,有些小小的村舍,散落在黃土原野上。地區貧瘠,終年挨受乾旱、饑荒和疾病之苦。居民過的是半游牧的生活,逐水草而居。由於缺乏交通網絡,又偏遠,學校少,小孩子不用上課,就聚在一起撿柴、打水,或看守牛群。不過,自從東北的葛里薩省成立了一支由美國人贊助的「駱駝書箱」流動圖書館,孩子的生活有了一點變化,各類英文的圖書由三隻駱駝帶來,加上四位圖書管理員,每周四天,巡迴省府周圍十公里散居的村落。到達目的地後,在刺槐樹下,鋪上草蓆,攤開圖書,讓孩子閱讀。管理員還會教他們識字、讀書。
每逢星期五,駱駝就會來到米迪迪亞。不過駱駝的御夫並不喜歡米迪迪亞,投訴那裡太遠,算不上村落,只是一群流浪漢聚集,而且,還是偷牛賊的地盤。管理員解釋:是遠了點,可不是地獄,至於偷牛賊,偷的是牛,又不是書。流動圖書館有一個規則:為免圖書被偷或借後不還,如果圖書因此遺失,駱駝就不再到訪失書的村落,以示懲誡。
世間有不失書的圖書館麼?除非是監牢,除非那些書沒有人要看。在米迪迪亞,駱駝圖書館真的失了兩本書,管理員到處尋找,請小朋友誠實交還,並無所獲。他們開會討論,管理員都知道,整個計劃就是要把書本帶到落後的地區,讓更多土人識字,保送有潛質的牧民到城市受教育,使他們融入更廣闊的世界,改變他們的人生。
不過,這廣闊的世界,其實很複雜;換一個角度,會有不同的看法。會上就有人說:教他們讀書,可是那些書,寫的是很不一樣的地方,關心很不一樣的物事;這麼一來,會令他們困惑,無所適從。這些牧民,無疑生活艱苦,然而千百年來,要是沒有外人入侵,遵循古老的做法,自能適應現實,他們的年輕人比城市裡的靈敏,更有求生的能力,他們的老年,口傳手傳,更具備生活的智慧。他們有想過要改變人生,要融入更廣闊的世界嗎?
董事會最後讓駱駝圖書館再去一次。駱駝莊重堂皇,搖搖擺擺又到了。牠們彷彿背負著另外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可是,村落不見了:茅屋、村民、牛羊,全消失了;金合歡樹下,是還給圖書館的全部書本,不,除了丟失的兩本。
小說寫得平實,但表現了工業革命以來一個近乎永恆的主題:白人的擔子。由於各種原因,各地產生不同的發展,物質條件出現落差,發展較快的,就算出於良好動機,是否就有義務以至權利,教育以至主宰滯後者?教人者又往往認為自己更有道德,更接近天堂。
而且,真是漂亮的結局;美國作家瑪夏.漢彌頓的小說,提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或者,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