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搞甚麼鬼? - 葛雋

考評局搞甚麼鬼? - 葛雋

考評局最近發表了首屆中學文憑考試《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針對港生中英文夾雜的問題,中文科口試報告指出:「部份考生發言時,慣常將call、for、sorry一類英語穿插話語中,而iPhone、iPad、facebook這類詞語更常在考生的對話中出現,中英夾雜情況頗為嚴重」。
相信廣大的師生和家長對此都不以為然,絕大多數考生不敢苟同,大家心裏都會問:考評局搞甚麼鬼?中文科口試為何非得用「清一色」的語言?同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卡拉OK」、「iPhone」一類專有名詞時,考官憑甚麼要扣分?
你問考評局搞甚麼鬼,當局會振振有詞:回歸十五年了,考評局要和大陸接軌融合嘛─中央不是三令五申各大媒體機構禁止使用外文字母的名詞簡稱麼?特區政府步步緊跟,理所當然。
你問中文科口試為何非得搞「清一色」語言,考官會說:中國已經崛起,強國人必須維護強國語言的純潔性,不容外部勢力干涉干擾。在特區,如果出現「中英夾雜」的現象,等同中華民族再次蒙受恥辱……
廣大讀者一定啞然失笑:有沒有搞錯吖,大佬!你為升官發財而緊跟中央我無力阻止,但若因「中英夾雜」考試扣分就關我事了─香港本來就是一個華洋交雜的地區,至今有很多本身用英文表示的事物,如果你夾硬用中文繙譯,豈不是把莘莘學子引入歧途!
例如你說iPhone可用「智能手機」,偏偏你用的是iPhone 4S,若問你甚麼牌子甚麼型號時,請問該如何作答?特別是那個S,試問如何用中文表示?
考評員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如果你是考生坐在試場,若說「去醫院照X光」,難道一定要說「去醫院照一種具備透視功能的雷射線的光」?
如今全球一體化,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詞彙如「facebook」、「iPad」、「YouTube」等全世界人都在使用,若為了避免「中英夾雜」而夾硬譯成中文,難堪的將不僅僅是一眾考生,連考評局的官員和考評員也將被外界視為頭等的反智和冥頑不靈。

葛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