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油公司屢被批評加快減慢,今年已兩度調高家用石油氣價格,最新家用樽裝石油氣每公斤批發價增至16.93元;中央家用石油氣每立方米零售價更高達42.22元,雙雙創下歷年新高。有學者分析,隨天然氣成本不斷上漲,預期石油氣價格「有升冇跌」;消費者委員會呼籲油公司履行企業責任,「唔好加咁盡」。
三公司劃一加9.33元
本港三間提供家用石油氣的油公司,包括蜆殼、埃克森美孚和中石化,均以按市場最新進口價調整為由,由本月1日起調高價格。家用樽裝石油氣每公斤批發價,三間油公司均加價3.83元。埃克森美孚和中石化新價為16.93元,升幅逾29%;蜆殼新價則為14.48元,短短三個月內升幅近36%。中央家用石油氣方面,三間油公司也劃一加價9.33元,每立方米零售價高達42.22元,升幅近三成。
本報翻查資料,由2009年至今,本港油公司先後14次調整家用石油氣價格,其中九次是加價,期間試過連續加價四次,才調低一次,難脫加快減慢之嫌。而過去10年,家用石油氣價格升幅更驚人。02年10月樽裝石油氣每公斤約9.27元;中央家用石油氣零售價每立方米則23.6元,雖然石油氣價格浮動,但跟現時最新價格相比,10年間兩者升幅已近80%。
油公司屬寡頭壟斷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環球商品價格上升,以及開採和運輸天然氣成本增加,帶動石油氣價格上升,部份基層市民難免要「捱貴氣」。他指,本港油公司屬寡頭壟斷,但政府難插手干預,「始終係私人市場,亦都冇一個專利,好難管制佢,除非有替代品」。他預期石油氣只會繼續上升,難有大幅下調空間,「政府唯一可做係俾資助市民,每立方米資助幾多咁」。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指出,現時家用石油氣主要集中幾間油公司,但市場也不斷收縮,面對加價,消費者除轉用其他燃料或「格價」,也別無他法。她指,雖然競爭法已通過,但仍未實施,盼競爭事務委員會成立後可跟進調查,並呼籲油公司履行企業責任,「唔好加咁盡」。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早前在立會回應議員提問時指現時家用石油氣市場有足夠透明度和競爭,未見有加快減慢情況,當局會密切監察油公司加價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