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Blog:<br>嬰幼兒眼周微血管瘤可致斜視

視Blog:
嬰幼兒眼周微血管瘤可致斜視

嬰幼兒微血管瘤(Infantile capillary haemangioma)很常見,是由擴張、增生的血管組織構成一類良性腫瘤,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一個位置,尤其是頭和面部。若血管瘤位置在眼周或眼眶內,可以引致眼皮下垂並增加弱視風險,嚴重可引致眼凸、斜視或影響視力。一般來說,微血管瘤在嬰兒3至6個月大時生長速度最快;1歲以後大部份會慢慢收縮,但部份會留下疤痕。家長若懷疑小朋友因為微血管瘤影響視力,母嬰健康院或兒科醫生會轉介嬰兒給眼科醫生跟進。

類固醇治療副作用較多

如果血管瘤的體積小,不影響外觀和引致視覺問題,大部份可以由醫生定期觀察進展,傳統可以類固醇或激光治療。類固醇治療可分注射和口服兩種,但副作用較多,注射治療除了有可能引致眼周脂肪萎縮或全眼皮壞死外,甚至有可能令眼球的中央動脈血管栓塞而導致失明;口服類固醇也有可能出現不少副作用。激光治療適用於眼部皮膚表面的血管瘤,療程次數視乎血管瘤的大小、生長速度和對激光的反應。最後,當以上各種療法都無效或者危及生命或視力的情況,可考慮動手術、使用干擾素A和抗癌藥物環磷酸胺。
近年臨床研究發現,口服普萘洛爾(propranolol)或表面塗抹添慕寧(timolol)對嬰幼兒血管瘤有明顯成效,風險和併發症較傳統治療小。這兩種藥物原本用於高血壓或青光眼治療。
口服普萘洛爾適用於大範圍的表面血管瘤和位置深的血管瘤,服用至少6至8個月,風險包括心跳慢、血壓或血糖低和氣管收縮等。如果過早停用,可能會出現反彈,即血管瘤再次增大。表面塗抹添慕寧適用於表面的血管瘤,風險也相對較低。
撰文:基督教聯合醫院眼科副顧問醫生鄧櫘焅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