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 「舞.雷雨」是藝術總監鄧樹榮加編舞邢亮,聯合導演的舞劇。
隱隱間你看到他們的好朋友,切磋對象,舞蹈家梅卓燕不斷重叠的影子,尤其女性情慾糾纏的畫面更為梅氏過去作品,遊園驚夢,玉卿嫂……等等以女性為中心的舞蹈創作的身體語言,例如肉體的扭動,扇子的開合,手巾的掉落拾起拾起掉落等等。
求證小梅,原來確實參與了兩個男人創作中間佔去大部份女性內心章節的曹禺原著《雷雨》的現身說法。
《雷雨》在中文閱讀的世界流傳廣泛,舞台劇演過,電影拍過,以其為骨幹改編的故事及電影從來沒少過,坊間知文本者眾,也有例外,未讀過原著的中外觀眾,包括筆者。透過舞蹈肢體語言,如何演繹本來文字的逼迫深沉?人物關係的縱橫交錯?
鄧樹榮積累的舞台功力,以人物的進出,燈光的明暗,陽光天輕快,雷雨天的震盪聲響作情緒分場。邢亮馳名以舞姿收放乾淨利落,肢體張力教觀眾洞悉文本表裏。從編舞者以自身特質傳到舞者的演繹,那份動態的美感猶如他親自的舞動瀰漫。
本來重壓的雷雨,在文化中心小劇場卻偶露陽光,黃磊演周樸園的深沉,華琪鈺演繁漪的情慾煎熬,李德演周萍的優柔寡斷,李珵演天真爛漫的四鳳,孫鳳枝演悲懷多年侍萍透過各自充份的戲場動靜,就是未知故事本來也自舞言讀出文本,感動來自那幾幕周沖向四鳳的示愛。
演周沖,李朗軒以其少年味澀演繹甜美,單純直接的愛意讓他未曾察覺四鳳的迴避,自我的沉醉,滿瀉的笑意,活生生一片片陽光。不斷翻滾活潑舞動,如此全心全意!他愛的只是一廂情願,觀賞至此,不禁鼻酸,情不同道,永恆的遺憾,可惜動愛的一方永遠看不到被愛一方的勉強,明月向溝渠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