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季績前股價已炒升的滙控(005),昨收市後公佈第三季實際稅前利潤為50.43億美元(約393億港元),期內集團再為英國不當銷售及美國洗黑錢訴訟分別提撥3.53億及8億美元準備;若撇除此項市場未估算支出,證券界認為其核心業績符合甚至略勝預期。 記者:劉美儀、董曉沂
不過業績公佈後,滙控倫敦股價一度較本港收市跌逾兩元,市場指業績無大驚喜加上股價已炒高不少,故出現借勢回吐,日後走勢受大市及訴訟支出變化所影響。
稅前盈利勁增1.25倍
撇除去年同期本身債務公允值獲利41億美元的非核心因素,市場原先預測滙控上季稅前盈利增長八成至54億美元;加上若按「表面計」列賬基準,上季稅前利潤按年跌51.4%至35億美元,首9個月列賬基準計的稅前利潤按年跌12.9%至162.18億美元,表面上滙控盈利數字欠佳;但撇除次季內公允值不利變動產生的58億美元影響,上季稅前利潤按年勁升1.25倍至50.43億美元。
滙控昨在港收報77.75元,跌0.26%;倫敦開市後曾跌穿76元,後企穩76.4元水平。9月初至今,滙控累計升幅已達16%。
帶動集團核心增長的引擎,包括行政總裁歐智華形容為「全球經營最佳地區」的香港,增幅一柱擎天,按業務計,俗稱「炒房」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及零售銀行財富管理(RBWM),成為核心增幅「雙響炮」;上季信貸減值撥備亦按年大減55.8%。
美訴訟手尾長添憂
但歐智華不排除美國訴訟的最終賠償,「仍可能大幅多於已撥備金額」,何時達成和解亦全取決於美國當局。野村認為,滙控季度核心業績表現好,但美國賠償是不明朗的逆風因素;摩根大通稱,英美賠償雖存隱憂,惟滙控資本及經營狀況續佳,故維持「跑贏大市」及目標價83元。
季績後股價升浪是否已消化,未來證券行會否調升其投資評級?歐智華說留待券商評估,重申集團季績強勁,減值撥備向好,策略目標進度理想。歐資分析員認為,滙控核心表現符預期,但股價累升不少,故俟近78元高位有回吐,惟短期內亦不會「插水」。
去年展開策略日藍圖,三年內滙控要削減3萬個職位,歐智華表示,截至9月底,「賬面上」員工總數較前年底減少3萬個,但「我們在符合成本效益比率指標上仍有距離(some way off)」,不能說「目標已達」,因當中佔半數削減職位是源於出售業務的結果,故集團精簡架構「仍要進行」。
截至9月底集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升至11.7%,第三季成本效益比率按年減2.1個百點至63.7%。財務董事麥榮恩補充,美國洗黑錢問題累計15億美元撥備,已拉升成本效益率7個百分點,按核心表現計,季末有關比率應為54至56%,調整後的股本回報率亦達11%,接近目標12至15%下限。